日本内战是石迪文在东海方向的重要布局之一,他需要这样一场战争来让这个不安分的邻居陷入持续的内耗中,同时被迫开放国门,让海汉商品不受限制地进入当地市场。
当然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在日本培养出一批亲海汉的政客和军人,间接掌控今后的局势发展,为华夏提前消弥这个安全隐患。
在过去两年间,日本的交战各方已俨然成为了海汉低端武器装备的倾销市场,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刀弓盔甲和火枪火炮运往日本,换回成船的银锭和成百上千的战争难民。
而由此受益的当然还有东海大区各家产能拉满的船厂,订单早就排到了两三年以后。东海造船业也趁此机会扩大产能,在浙江沿海地区,光是今年新建挂牌的民营船厂就已多达二十余家。
这些民营船厂虽然未必具备建造战舰的资格和技术能力,但打造普通吨位的海船却不在话下,充当货船甚至运兵船使用,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由于日本的岛国地理环境,大部分的军事行动和物资运输都离不开航运的协助,而唯一能向交战各方源源不断提供船只的,就只有海汉的船厂了。
在这方面,财力更为雄厚的德川幕府无疑是更具优势的一方,凭借舰船数量优势,也逐步控制住了通往九州地区的关门海峡。
然而久战无果已经让幕府统治的地区逐渐承受不住战争的消耗,一些地方大名开始有意无意抵制幕府指派的军事任务和加赋要求,而位于京都的倭皇也慢慢变得不安分,试图联合一些忠于皇室的地方大名,要从德川幕府手中夺回大权。
于是德川幕府所要对付的敌人,也因为讨伐九州陷入僵局而变得多了起来,不得不在对九州用兵的同时,还得分兵镇压国内愈演愈烈的乱局。
石成信不无兴奋地说道:“今年下半年从舟山港启程运往日本的军火,比起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倍。很多大名为了自保,都在拼命囤积战备物资,以应对可能即将全面爆发的内战。”
“根据过去这两年的情况,我们预测内战如果全面爆发,那么军火销量预计至少还能在现有规模上翻两番!还有,海外地区非常中意的日裔归化民,也能由此加大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