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担心不无道理。这个问题应该让丁一东教授给出解释。”于易峰道。
丁一东上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演讲稿,配合着幻灯片演讲起来。他准备已久,尽量把深奥的内容转换为大家能听得懂的东西。
主要内容突出两点:第一,他已经研究了十几年,核心内容已经摸索的非常透彻,第二,主流科学家都同意他的方案。
再怎么解释其中的技术,不如宣扬自己的权威性。术业有专攻,反正大多数人都是听不懂的,讲再多不如直接说“我就是权威,你们必须相信我!”
他这个方法看起来还不错,许多人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似乎有点能接受了。再看主流的科学权威,也是比较接受这个方案的。
随即,丁一东引出了最后的话题——《十亿吨氦-3核弹推进方案》!
“我在这里给出一个新的方案,不如制造一枚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一下就能把飞船轰上去。省时、省力、高效、快捷!”
这下,就如一枚重磅炸弹丢入了人群中!
第四十章 氦-3核弹(二)
人群顿时喧闹起来,让氦-3核弹代替氢弹,这个方案没问题,大家都已经认同了,但怎么又来个十亿吨级别核弹?
步子迈的太大,一时半会之间许多人没办法接受。
太疯狂了,太变态了,怎么会想出这样的东西?!一想到核弹那毁天灭地的破坏力,竟然用来推动飞船,许多人就开始头皮发麻,也不知道是因为惊悚还是兴奋,或许两者兼有之。
丁一东教授却不为所动,他顶住压力,继续讲解自己的方案,人们仔细听了之后,竟然还有几分道理。
许多科学家也是第一次听说,纷纷从位置上跳了出来,他们同意前一个方案,却不同意后边的,十亿吨,太夸张了,比较成熟的“大伊万”才5000万吨。十亿吨,那是新的量级啊!
但许多工程师们从一开始的惊愕后,忽然振奋了起来,原本那种狂热的心态被于易峰浇了一盆冷水后,又神奇般燃烧了起来。
不止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在他们的想法中,设计当然的交给权威专家负责,具体的建造还得交给自己啊,这样一想就一片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