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建成之后的天空实验室总长度达到了四百六十三米,宽有二百多米,厚度达到了三十余米,它要比地球之上最大的航空母舰还要大。它主要由三个居住间,以及一个太空火箭发射架,还有规模庞大的物资储备仓构成。有五十七名受到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以及工程师常驻在天空实验室之上,在地面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协助,以及众多自动化设备的帮助之下担任着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和日常发射任务的职责。

天空实验室建成之后,更多更密集的火箭发射任务随之展开,巨量的物资和和设备被运送到了天空实验室之中。一艘新的宇宙飞船被组装起来,并且得到了“光明使者”这个名字。

这艘宇宙飞船将在天空实验室之上直接发射,然后它将会在度过五天的太空旅途之后,和亚瑟彗星对接,届时,在自有程序以及地面控制基地人员的遥控之下,太阳光反射板会被安装到亚瑟彗星的十五块大碎片之上,让那些碎片按照人类文明的意志前进。

太空环境之中的飞船发射拥有和地面之上截然不同的发射机制。在这里发射的飞船不需要庞大的火箭作为载体,在这里,火箭被简化成了一个相比起来十分小型的可分离式推进器,它会为光明使者号飞船贡献出足以挣脱地球引力,并且加速到极高速度的推动力,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为了减轻飞船的总质量,它会自动从飞船之上脱离。之后,光明使者号飞船之上所储备的燃料将会继续为它加速,一直到它拥有和亚瑟彗星相同的速度,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为止。

两个半月时间之后,亚瑟彗星距离地球还有一千一百万公里的距离。也就在这个时候,光明使者号无人宇宙飞船满载着此次任务所需要的物资,离开了天空实验室,在所有人类的注视之下,踏进了茫茫太空之中。

第八十章 流星盛宴

亚瑟彗星是一颗掠日彗星,而掠日彗星的运转轨道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近日点极近,而远日点极远。如果按照它原本的绕日轨道来看的话,它最终将在距离太阳表面仅仅只有一百万公里的地方掠过。其掠日速度将达到惊人的四百二十七公里每秒。

也正是这个特性,为人类改变它的绕日轨道,将它由掠日改为撞日带来了可能。因为它原本的近日点就非常接近太阳,所以人类并不需要将它的轨道改变太多,仅仅只需要改变一点就足够了。如果它的近日点距离太阳比较远的话,就算采用了种种取巧的办法,人类对此也无能为力。

但仅仅就这一点点的轨道改变就已经让人类文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彗星越靠近太阳速度就越快的缘故,亚瑟彗星此刻的前进速度已经相当惊人。幸亏光明使者号飞船采用的是从太空基地之中发射的模式,它才能有足够的速度在太空之中和亚瑟彗星汇合。

同时,极高的前进速度和极短的时间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机会只有一次。只要错过了这次机会,人类文明就再也没有改变亚瑟彗星前进轨道的能力了。

光明使者号飞船的整个任务过程采取全程直播的模式,任何一名人类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来观看这一盛况。赵华生不例外,甚至于不属于人类文明的等离子体生命体也不例外。它也十分关注这件事情,只不过它观看直播的心境和人类文明是截然不同的。任何一名人类都希望这次任务可以成功,等离子体生命体则期盼着这次任务最终失败。

在所有人类目光的注视之下,光明使者号飞船终于跨越过了漫长的距离,来到了距离亚瑟彗星只有数万公里的地方。

光明使者号飞船在靠近亚瑟彗星之后并不需要进行减速。因为亚瑟彗星本身就在以极高的速度前进,光明使者号飞船前期所做的一切加速都仅仅是为了能获取到和亚瑟彗星相同的速度,然后和它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已。

在这个时候,光明使者ii号飞船出发,而先期到达的光明使者号飞船已经展开了工作。

通过安装在飞船之上的摄录设备,地球之上的所有人类都看到了亚瑟彗星的真实面目。那是一块混乱,漆黑,冰冷,狂躁的巨大岩石。有无数颗细小的碎块环绕在十五块大碎片之间,混乱的运转着,碰撞着。当太阳光照射在它上面的时候,因为压力的不平衡,深藏在它内部的气体就会喷涌而出,如同喷泉一般喷射到太空之中,像是爆炸一般将大量的碎片炸离本体,在带来更多混乱的同时,也让它绵延出了庞大的彗尾。

光明使者号飞船就在距离这颗彗星数万公里的地方冷冷的注视着它。和彗核那里比起来,这里的环境还算是相当平静的,就算偶尔有碎石块撞击过来也不会给飞船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两者都在以高速前进,所以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并不算快。这种程度的撞击在光明使者号飞船的可承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