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无法预料。”黄渊摇了摇头:“行星融合为恒星的过程充满了太多不可预测的地方,我们虽知道结局,但过程仍旧无法完全掌握。据我们计算,这些卫星大概有三种结局。其一,在融合过程之中被甩出去,成为环绕凤凰星运转的行星,或者干脆离开凤凰星系。其二,在过程之中被两颗气态行星吞噬。其三,侥幸保存现有轨道,继续围绕行星合并之后的褐矮星运转。但其轨道是不稳定的,在相互影响之下,新的褐矮星的行星系统必定充满了混乱与撞击,可能需要数亿年时间才会慢慢平静下来。”
沈清源说道:“总体来说,我们便是以那颗融合而成的褐矮星为船,依靠它的庇护,行驶过面包星云,最终离开这里?”
黄渊点了点头:“是的。”
第四百四十一章
“整个计划需要多少时间?”
黄渊说道:“我们将这个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是制造行星加速器,并将其铺设在两颗行星赤道上,令其改变轨道。这个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小的阶段,其一是行星加速器的设计制造与铺设,预计将耗费至少五十年时间。其二则是推动行星改变轨道,预计将耗费大约十五年时间。
第二阶段工作是等待行星的最终融合,并在这段时间内将行星加速器拆除,进行改造,并在褐矮星形成之后再度将其铺设到褐矮星赤道之上。这个过程预计要耗费二十年时间。
第三阶段则是恒星加速器的最终启动,承载着我们的文明离开面包星云。依据目前观测数据,结合凤凰星系与面包星云的相互运动资料,在第三阶段开始之时,由凤凰星系通往面包星云之外的最短总航程大约为二十光年。我们将持续为褐矮星加速,但航行完这二十光年的距离,仍旧需要耗费大约两千两百年的时间。
总计三个阶段,共需要大约两千三百年的时间。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下一代人都无法看到最终结果的出现。”
在黄渊的话语声落下之后,与会者们的神情各自不同。但在这一刻,所有人都被这个计划的浩大所震撼。
人为推动两颗行星融合从而制造出一颗恒星,人为改变这颗恒星的轨道与速度,耗费两千多年的时间,推动着它航行过高达二十光年的距离,这些内容已经不能单单以庞大来形容,而应该称呼为疯狂。
“元首,这是我们科学规划委员会认为最稳妥的方案。至少,它比等待虚无缥缈的基础科学出现突破更具有可行性。执行此方案的话,我们在不到一百年时间内便可以起航,如果在航行途中,我们又有了某些方面的技术突破的话,航行时间说不定还可以缩短。”
黄渊有足够的信心获得沈清源的许可。原因很简单,在现在情况下,执行这个计划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尤其是在第三阶段到来,在那高达两千多年的漫长时光之中,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仍旧可以继续。这便等于,这个计划是最为根本的保证,运气好的话,这个时间便缩短一些,但就算运气再不好,人类文明总归能继续延续下去,总归能突破面包星云的封锁。
并且,在新的经济改革政策已经开始推行的现在,这个计划的执行不会再为民众增加负担。仅仅只需要将原本投入到基础科学研究的资源转而投向该计划,它便可以开始执行。
沈清源的目光望向了赵阳:“你有什么看法么?”
赵阳说道:“我赞同执行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