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求同存异。先明确那些可以达成的共识,比如制定法律,然后包容那些无法达成的共识,比如并不违反法律的风俗。
任何形式的求同存异,都是建立在“同”的基础上去包容“异”。同是基础,代表了一个组织最根本的宗旨与共识,比如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明认同。
假如失去了最根本的宗旨与共识,无论任何组织都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要么崩溃要么变质。比如华真行当年在非索港建立的新联盟,其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新联盟要改变整个几里国的现状,必须先回答为什么改变、怎样去改变、改变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
这是全体新联盟成员所达成的共识,制定各种行动计划就依据这个目标,否则没有动机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
假如有一天新联盟放弃了这个宗旨,要么不复存在,要么就不再是今天的新联盟。昆仑盟也是如此。
所以,世上总有一些冲突的性质不同,不可避免也无法包容。
昆仑修行界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种事?当然有!一千二百年前,正一祖师所召集的第一次天下宗门大会,就是两个阵营的决裂。
冲突的结果,不愿意遵守散行戒和共诛戒的修士,都被放逐到昆仑仙境。而留在世间的修士,都必须遵守散行戒与共诛戒,这就是昆仑盟的雏形。
各派门规都是自已制定的,就算是散修也有传法所授之戒,这些事昆仑盟管不着。但散行戒和共诛戒,就是昆仑盟全体成员必须达成的根本共识。
假如这个共识被推翻了,也就意味着昆仑盟的解体,或许会被另一种性质的组织取代吧,就算它名义上还叫昆仑盟,但性质也变了。
在此后的岁月中,重在议事的天下宗门大会与重在交流的正一三山会,每六十年召开一次,平日主要则由正一门负责居中联络各派。
在社会结构与世事规则变化极缓慢的年代里,这种模式也许就能满足要求了。
可是到了如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松散联盟的形式,其执行能力就遭到了很大挑战,所以昆仑修行界需要团结各派,成立一个常设的裁决与执行机构。
这就是如今的昆仑盟。
它成立的契机是新的冲突出现,昆仑仙境中的修士群体欲重入人间,暗中搞了不少小动作,想打破千年之约的封禁。
于是在一九九七年,昆仑各派高人云集,在守正真人与风先生的支持下立梅野石为盟主,组团杀入昆仑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