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又套了两辆马车,这才把东西都拉走。
村委会的老三位再加上刘青山,还领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当装卸工,浩浩荡荡,直奔公社。
去年夏秋采收的山货,正常应该也由合作社统一分配的。
不过考虑到那时候还没有人大批收购,不知道前景如何,最后还是各家归各家,反正也差不多。
后面的马车太慢,就在供销社大门口聚齐,然后一起进院。
供销社的大门没开,车辆进不去,所以大伙先拎着几袋子比较贵重的猴头先进去了。
虽然昨天各个大队才开完动员会,但是已经有一些村民,拎着家里的一些存货来这里出售,也算是探探路吧。
只是他们没有大规模的采集,都是三斤二斤的,留着自个家吃的,现在拿出来卖。
供销社后院是一遛大房子,全是仓库,临时的收购点就设在一个大仓库前。
按照县里的要求,是多个部门联合进行收购,所以土产部门也派来两位有经验的老师傅掌眼,毕竟收购山货,也需要懂行的人。
还有两名年轻些的工作人员,在老师傅验货定等之后,负责给称重。
山货都不多,所以就用盘子秤,旁边一台大磅秤,根本派不上用场。
称完重量,旁边有人负责开票,最后再去领钱。
等刘青山他们来到的时候,发现正有五六个村民,乐呵呵地排队等候。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喜滋滋地拎着个面袋子,还跟旁边熟络的人聊天:“多亏我去年秋天勤快勤快,采了两茬木耳。”
说话间就轮到他了,一共三斤多干木耳,品质也是一等品,换了将近五十块钱,把老汉乐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