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页

那就先下拖网,等渔船到了江岔子那边,于老七把船在岸边停了,开始撒网。

唰的一声,渔网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形入水,就这手,就够一般人练个三年五载的了。

“跟俺爹比还差点火候,俺爹能根据江面的水流,判断水下的鱼群。”

于老七一边收网一边念叨着,等把渔网拖回来,里面有好几条白亮亮的大鱼,在不停挣扎。

“哈哈,收获不错,网到几条翘嘴。”于老七把网里的鱼分拣出来,其中两条,又扔回江里。

他嘴里还解释着:“这两条是母鱼。”

刘青山朝他竖竖大拇指:这才是真正的打渔人呢。

于是把剩下的三条翘嘴鱼开膛去腮,翘嘴是他们当地的叫法,正规的称呼,则叫“松江白鱼”,放到古代,都是专门进贡的。

这边天寒,鱼类生长缓慢,一条六七年的白鱼,也就三斤多。

白鱼身体细长,嘴部前端上翘,所以才被称为翘嘴的。

于老七也一边收拾着翘嘴鱼,嘴里还一边念叨:“三月桃花开江水,白鱼出水鲜肥美”

开江鱼,当然最是鲜美。

另外一边,二彪子他们也把小拖网收了,里面全是小鱼小虾,也有几条大鲫瓜子,抖落出来大半盆子。

渔船上有煤油炉,直接舀了点江水,把松江白鱼炖上,船上也没啥调料,就放了点盐。

这就叫江水炖江鱼,纯原生态的吃法,炖出来的鱼才是最鲜的。

又单独把虾挑出来,炒了一大盘子,刘青山在江边寻了几把山葱,几把柳蒿芽。

山葱炒虾,柳蒿芽炖鱼,就俩菜,虽然简陋,但是充满山野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