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页

“不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讲究?”刘青山瞧着用两国文字标注的招牌,就随口问了一句。

别说,这里面还真有讲儿,只听崔敏浩侃侃而谈:“胡萝卜别名金笋,而且我们的社长也是金姓。”

刘青山点点头:“胡萝卜还是比较有营养的,一会儿尝尝,生产的胡萝卜汁味道怎么样。”

大门口,不时有大卡车进进出出的,车里运送的都是胡萝卜。

各个公社都有收购点儿,收上来的胡萝卜都已经抹干净表面的泥土,削去顶部,看起来十分鲜亮。

这东西耐储存,食品厂里有专门保存胡萝卜的地窖,至少可以保鲜半年以上。

收购的价格,和当初承诺的一样,而且不打白条,直接现金支付。

这也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称赞,当初种胡萝卜的时候,还有种种担心,难度着实不小,现在地里的胡萝卜换成一张张钞票,大伙脸上才乐开花。

各个公社的一把手,也都受邀前来,毕竟他们是最大的原料供应商嘛。

这些人看到刘青山,一个个都眉开眼笑地打着招呼。

要不是刘青山搞出来青储饲料这一招,他们的胡萝卜种植面积肯定无法保障。

现在秋后算账,结果才发现,胡萝卜产量高,价格也不低。

当初承诺的是,最低八分钱一斤,实际上,大多都是按照一角钱来收购的。

除非是那些品相太差,或者是起胡萝卜的时候,赶上下雨,上边沾着的泥土比较多,才算八分钱。

最后算算,种植胡萝卜的收益,居然比种植玉米黄豆什么的,高了将近一倍。

种了胡萝卜的农户喜气洋洋,当初没种的,肠子差点悔青,心里憋着劲,来年一定要多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