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亚腰葫芦,这个比较好看,可以留着玩。
刘青山朝大姐夫点点头:“那我晚上看,没啥问题的话,就可以联系出版社了。”
像高文学这种,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的作家,出版的话,应该不成问题。
“对了,大姐夫,别忘了争取下茅盾文学奖。”
刘青山又提醒了一下,他觉得,大姐夫这部渴望,还是有希望的。
一边说着,一边摘下来一个大嫩葫芦,这个就算到老秋,肯定也长不成,只能炒了吃。
葫芦挖掉里面的瓤子,炒起来味道清新,还是不错的,刘青山一会准备打发老四老五。给拐子爷爷家送一个去。
看到葫芦,他又想起来一个茬:“老四老五,你们给美术电影厂写信了吗?”
“写了写了,就是不知道人家能不能采用。”两个小家伙跑进屋,乐呵呵地拿出来一沓纸,里面画得是各种葫芦娃。
和原版的区别就是,脑门上都多了个标志,什么火焰啊,水花啊之类的。
“这个大山的是哪个葫芦娃?”刘青山有点搞不懂了。
“是大力娃啊,能把大山举起来。”小老四得意地说。
嗯,好像有点道理,那这个脑门上边画个眼睛的,肯定是二娃千里眼了。
等等,这个脑门画着个锤子的,是哪个娃?
“哥,这是三娃,铜头铁臂。”山杏在旁边解释着。
好吧,反正就是锻炼两个小家伙,刘青山也就任凭她们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