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页

刘青山望望郭村长:“叔,这事就您负责吧,您比较熟悉情况,先一家出一名壮劳力,这个就算固定的装卸工,按月开钱。”

“每个月一百块钱的工资,然后再根据卸货的多少,发放奖金,要是活多,奖金比工资还多呢。”

“等到忙不过来的时候,再临时招人,这个就按货算钱,峰子他们都知道价格。”

要想村里人没意见,必须每家都得能得到实惠才行,反正东山村也才不到四十户人家。

刘青山就是农村出来的,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老百姓讲究的是:不患少而患不均。

于是就有人向汪玉峰他们打听,卸货的价格。

得知一吨货物,装卸费最低两块钱,把村里那些小伙子和老爷们都差点乐疯喽。

这些壮劳力,二百斤的麻袋,扛在肩膀上,都能溜达二里地,卸一吨货,那还不跟玩儿似的?

别说老爷们了,就是农村的这些妇女,干起活来,也照样不比爷们差多少。

这样算算,一个月的话,每家搞不好都能赚几百块,那一年就是大几千块。

难怪那位刘总说呢,喝酒吃肉都不是事儿。

想想美好的日子在向他们使劲招手,东山村的村民,今天晚上,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会因为兴奋而难以入眠。

村里村外转完之后,外面已经眼擦黑,就算刘青山他们想走,村民也不答应啊,那就只能在东山村住一宿。

反正他们一共五六个人,腾出来两铺炕,也足够用了。

至于原本家里的人,就到邻居家找宿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