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9页

且连多阻滞一下燕人的进度以加剧燕人的后勤压力,这一点,和楚人自己所需要继续付出的伤亡比起来,还是不划算。

故而,楚人选择了撤兵。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这也算是那位楚国大将军年尧的及时止损了。

可以想见,年尧为此会承担多大的压力,因为这种战略模式,本就是他布置下的,为此,楚人国内还给他安上了一个“土方”大将军的名号。

指的是这位大将军在面对燕人时,只知道埋头筑城筑城再筑城。

自己抽自己的脸,自己承认自己前期战略布置失败了,对于其威信,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最重要的是,

郑伯爷清楚,

年尧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和老田在燕国,压根没法比。

这段时间以来,郑伯爷处理批阅这些折子,前到军中军纪,后到后勤补给,军中事务,因为靖南王在军中的绝对威望加持,处理起来,无往不利,就比如刚才,那俩总兵,也照样得跪下来认错受罚。

后勤方面,也是平平顺顺;

这就让人很舒服了。

因为古往今来,大军出征,最让人头痛的,其实是后勤问题。

燕军自己都清楚己方后勤压力很大,因为大军是横跨整个晋国在打仗,楚人那边也清楚燕人的后勤压力,所以一开始就想将战事耗和拖下去。

但郑伯爷所“看见”的,后勤压力,应该是挺大,但后方各路官员,都在积极地筹措组织运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