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贫民涌入城市,但因为无一技傍身,只能从事最初级的体力劳动,这样的收入在城市里养家糊口都很困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在织布工场中,只从事搬运、挑水、踏车的小工,每日只有二分银子,而熟练的织工或者缎工,每日却可以拿到一钱以上;在冶铁工场中,扇风、看火的收入,更是只有上料、炼铸的十分之一,差距十分惊人。
市场的参与双方都有需求,这个技校便有了存在的必要,再就看人家想不想要了——通过对各行业的问卷调查,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有这方面需求,那些私人作坊生产为主的传统行业中,几乎找不到支持者,也不难理解,在这种相对市场狭小的行业里,教会了徒弟、确实会饿死师傅。
所以虽然白丁们很希望学到这些行业的技术,但并不具备开课的条件。
而真正需要这种方式的,还是那些受益于海外贸易,而蓬勃发展的行业,如造船、棉纺,丝织,浆染等行业,以及因此而受益的冶金、工具制造等数个行业。
但也不是所有市场广阔的行业是如此,如种茶、造纸、制瓷业,便对这种技校不感冒……
第七三六章 润物无声(下)
一路思绪连篇,不知不觉便到了石皮巷,沈默叫停了马车,下来步行一段,眼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怀疑自己是否曾经到过这里,在他的记忆中,这里破烂拥挤、地上坑坑洼洼,如果下过雨,地上便会泥泞不堪,根本没办法插脚。
但现在,他脚下却是用碎石铺就,路面宽阔平坦的马路,而且他注意到路脊稍稍高于两边,显然是为便于将水排入河中,这种设计即使下暴雨也不要紧。
再看街道两旁,烟柳掩映之下,是一排排精美的花园小楼,虽然比不了那些动辄占地数亩的园林,但背河临街,映水兰香,建筑精美,最宜中隐……毕竟真正的大户还是少数。对于大多数有钱人来说,能在苏州城占有这么个小别墅,已经是梦寐以求的了。
走在这新建的城区中,只见往来的全是华丽丽的车轿,里面坐着衣冠楚楚的体面人,就连跟班的小厮、赶车的马夫也穿着得体,干净整洁,显然这片曾经的棚户区,已经彻底被有钱人占领了。
这种觉悟让沈默在对变化欣喜之余,又多了一些心酸,他知道那些原本居于此、长于此的贫民们,已经搬到城外居住了,在那里重新起一片住宅,继续他们的生活。纵使补偿款再多,也无法改变他们被驱逐出城的事实。而且随着一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纺织工场将会逐渐从城内搬迁到乡下,他们连白天都没有机会入城了。
富饶繁华的人间天堂,终究只是有钱有权者的天堂,却把平民百姓拒之门外……
沈默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他的痛苦就在于,良知并未泯灭,却要强迫自己,做一些自认为对,却知道不好的事情,而更痛苦的是,这样的事情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每一次都会在他的心上留下一道疤痕。直到面目全非,直到麻木不仁……
这种低沉的心情,在看到刻着‘苏州工学院’五个楷体大字的花岗岩大石后,终于消散无踪,这块有五尺多高、八尺多长的巨石,是他自掏腰包,命人从山东崂山运来的,成本高了去了,但他就是喜欢,他要用这块础石,纪念自己建立的第一所学校。
“真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啊……”沈默带着期盼的心情迈入了工学院内,谁知迎接他的,却是当头棒喝。
只见工学院那乌黑的大门紧闭着,隔着院墙,里面还传来吵嚷厮打的声音,三尺快步上前道:“大人,里面似乎在打架!”说着一挥手,便有个卫士手麻脚利的攀上墙去,看了一会儿,下来回禀道:“可了不得了,都打成一锅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