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程可佳缝制鞋底的快速,只比古娘子差了那么些许,瞧得程家三老夫人和钱氏都觉得眼花了起来。
两人瞧了瞧古娘子和程可佳手上做的活,瞧上去针角细密而且均匀,有些象老练的绣娘做出来的活计,瞧不出丝毫的特色。
钱氏瞧着她们两人,再瞧一瞧那一小堆的鞋底,好奇问:“你们两人这般的有闲心,你们怎么不顺手做了鞋面子?”
古娘子笑着说:“大夫人,我只是想磨一磨小小姐的心志,可不曾想过要把小小姐当成绣娘用。”
程家三老夫人和钱氏轻轻的点了点头,嫡三房从嫡长房接下来做鞋子的事情。
因为嫡三房没有接做棉衣的活计,便接做二百双鞋子。
程家三老夫人与钱氏商量妥当,鞋底全部先古娘子和程可佳赶紧制作,而别的人,全部来做鞋面子。
程家三老夫人特意吩咐古娘子,把鞋子的码数做得齐整一些,别让人打眼就瞧出来,是为自家人准备的码子。
古娘子轻轻的点头,她和程可佳接了做鞋底的事情,好园的丫头们跟着去做鞋面子。
冬天的鞋面子一样的不好做,可是相比鞋底来说,大家还是宁愿做鞋面。
冬天里,都城有了别样的热闹,各家往兵部送衣裳和鞋子,又去吏部领布料回家继续赶制棉衣和鞋子。
程恩赐回来的时候,他也随口提了提,有的人家做的东西太差了,又贪了布料,给查出来罚的事情。
木氏因此对各房送来的棉衣和鞋子查验得更加认真,而程家在众多的人家里面,数量不是太多,质量却能够挤进最前面去。
都城对程家女人的针线本事,都是相当的佩服,这么多的大户人家,也只有程家没有针线房。
嫡三房里面,也只有卓氏如今行动不便,她正在坐月子,前不久,她平安的生下一子。
只是卓氏这一次的生育,明显比从前是要吃力了一些,医婆看过后,也叮嘱要休养两个月。
程家三老太爷为这个孙子取名为“安”,他盼着边关早日平息了战火。
卓氏在静养中,程可佳每日去请安的时候,也会与她说一些家里的情况。
卓氏有心把身边的大丫头派出来做活,给钱氏出面挡了挡,说:“你如今一心一意只管好好休养身体,家里的事情,有我安排妥当。”
钱氏下意识的在卓氏面前隐瞒了古娘子和程可佳做下的事情,她总觉得卓氏这般守规矩的人,只怕是会多思多想。
卓家的人,前来探望卓氏的时候,她们都能够感受到程家大约也只有森园没有那种忙碌劲头。
卓家也接了做棉衣的活计,她们家接下来也只是五十套,再多,她们也担心赶制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