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按理来说,他也不需要去找到顶尖的科学家,只用找到些小牛充门面把相应的专利搞出来,可以名正言顺地扶持一批配套工业帮助自己能先能上天就行。

但时间的紧迫性,和后面方方面面的变数又让他不敢先收着不搞。

而等到现在手上有一笔钱可以先动了,他却没有特别适合的人选可以先来启动某一块的事。

郭伟回来的时候,见到的顾松就是这么一副眉间带着忧愁的样子。

他笑着调侃:“怎么了?在为怎么花钱而烦恼?”

顾松自嘲地笑道:“是啊,实话实说,有了钱就正儿八经在想芯片有关的事。我有这个心,但现在还没这方面的人。”

沉默了半天唏嘘地叹了一口气后,郭伟说道:“跟你讲讲我跟这方面有关的故事吧。”

他的眼神中充满惋惜,声音低沉:“上个月底,你来燕京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还记得吗?就在那一天,十多位院士联名上书,请求保燕京的一个领导。这位领导做了一个决定,要求燕京的单位不要采购有微软操作系统的机器,支持咱们自己研发的芯片和系统。为此,微软中国区的总裁辞职了,米国的前国务卿,那位辛格跟燕京市长写信施压,想要处置那那位领导。院士们的上书,一直传到了元老的办公桌前。现在决定也下来了,那个人保住了。”

顾松的记忆猛地被顾松打开,他接上话说:“俞主任!”

郭伟点了点头:“她的官职不高,她只是做了这样小的一个决定,却引发了十多位院士的联名上书。你知道吗,当初只是四位院士上书邓元老,才有了863计划。现在保俞副主任,十几位院士联名!芯片的路,太难了!”

“从架构设计到集成封装,从元器件到生产线,壁垒是全方位的。一代一代人多少年了,咱们摸索着走了一百米,人家开着车子又跑了这么多年。现在是有了一枚我们自己的芯片,也在x的基础上做了一套我们的系统,但说真的,我做电脑这么多年,我现在的看法是悲观的。”

顾松看着感慨的郭伟,想起来2002年,神州数码最终却是站了出来,用自己的分销体系全力帮着推销基于这套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国产电脑。这套叫nc机的国产网络计算机,最终倒在了多年后才被反复提起的两个词上:生态,用户体验。

没有基于这套芯片的丰富硬件设备。没有基于这套系统专门优化的各种软件。

出于支持国产采购这套nc机的政企单位和个人使用得十分痛苦,最终,这枚中国芯还是倒在了s和tel联合筑起来的高墙外。

没有市场竞争力,怎么可能支撑研发的不断迭代。后来的海思麒麟,如果不是有华威在背后年复一年的坚持,一代一代手机不断地铺市场,又怎么可能最终走到那个高度?

郭伟继续说道:“你想开始做这个,我支持你。你没这方面的人没事,明天下午,我带你去拜访一下倪光北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