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面对这样一个特殊而传奇的状元,节目组也不知如何去评判。为此,我们特地请来宁奇玮同学,观看了顾松同学的采访片段。在了解完顾松同学的情况之后,我们试图从顾松同学的同龄佼佼者眼中,找到看待顾松同学的一种视角。”
“‘我特别认同他说的那句话,每个人需要找到自己适合的路。如果我不是因为有了清晰的方向,我做不到这么自律。’大概是英雄惜英雄,显然宁奇玮同学和顾松同学,是有共鸣的。‘不能说我不羡慕他,但只能说,我同时也很清楚他的路我走不了。所以,羡慕一下就好,我还是会按照我的节奏,继续去研究我的数学。’说起感想,宁奇玮同学非常坦诚。”
“今天这个专访,是否要这样播出,其实节目组经过了非常激励的争论。最后,我们决定真实地呈现出来,因为我们有我们的观点。”
“两位状元的真实状态,反映了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怎么运用知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宁奇玮同学希望通过数学提升国家科技实力,顾松同学虽然戏言未来就是挣更多的钱,但他的社会责任感在一言一行中已经呈现了出来。”
“他希望我们不要报道他的企业家身份,避免误导其他学生效仿他。但节目组认为,把顾松同学的真实案例报道出来,如果能够激发更多的学生去思考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恰恰是让他们也有机会‘顿悟’的某种机缘。”
画面开始转为两人获得这个荣誉之后,学校的反应以及他们的反应,总之就是一个渲染成功气氛的环节。宁奇玮获得了来自各方的奖奖励,顾松则以向母校捐资500万元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了他“状元”企业家的特殊形象。
顾松若有所思,想到正是有非常多的人被某个偶像所激励,最终有了觉悟去奋发努力,有点理解中湖电视台的想法了。
“节目的最后,我们听听两位状元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数学是严谨的,其实生活也是严谨的。种什么因,就会结出什么果。想要成功,必要的努力是一定要的。’‘别说大学有什么好这样的傻话,当学霸的快乐你们都想象不到。高中贪玩一时爽,但考上好大学之后一直爽。我在燕大等你们。’”
曾对顾松冷嘲热讽的实验班同学贺铭,在家中脸色苍白神情呆滞。他想起顾松当时对他说过的话:我会在燕京大学等你。燕京大学……他已经做到了,可贺铭……做得到吗?
画面的最后,是一段单纯的文字:“也许今天,我们见证了两段传奇的开始。”
顾松看着沙发上围坐的两家人笑着问:“感觉怎么样?”
“500万啊?”
“真捐啦?”
“你可真舍得!”
顾松无语,你们关注点怎么在这里?
我说的话有没有水平?我上不上镜?我厉不厉害?说说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