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校长,他这是对天元班的制度有话想说了。”陶知行笑着看林华。
林华微微一笑:“他埋伏打得好得很,前两天还请倪光北院士和刘汉豪教授过来做说客了的。”
陶知行感兴趣地问:“有这事?老倪怎么说的?”
“倪老说,就冲顾松同学为我们国家在芯片领域做出的科研贡献,也该考虑支持一下他。”林华说了说刘汉豪讲的技术突破,又笑道,“刘教授还说,顾松同学天赋好得很,有动心收他做研究生的念头,可惜顾松同学现在是他的老板。”
其他几人都是第一次听说顾松还投入了这么多资金做科研,而且这么快就出了世界级成果,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
徐宏智觉得有些肉疼又有些不解:“你想做这个事,何必非要自己成为通才,以体制外的方式做呢?这一块政策又不允许。”
陶知行也不说话,看着顾松。
顾松叹了一口气:“体制内有体制内的困难,我以企业的方式做,相对灵活可控一些。困难无非是政策和钱,政策这方面,我相信迟早还是会放开一些口的。至于钱,我也有信心去赚。等我能做到一年几十亿甚至百亿级的资金投入在这个领域,相信出来的成果对国家在航天、工业制造、计算机技术各个方面都会有促进的。”
每年几十亿几百亿……燕大的几个学校领导面面相觑,这小子也真敢说。燕大一年的科研经费,现在也就几个亿,这也是徐宏智刚才肉疼的原因。这么多资金,就都丢在那个燧石研究院了,怪不得刘汉豪乐颠颠地显摆。
陶知行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就敢说这样的大话。可这小子毕竟有战绩摆在那里,也不能轻视。他慎重地问:“你觉得这个领域,国内的科研进度太慢?”
顾松头疼不已,只不过是想顺理成章地有些专业背景,后面大规模输出黑科技有外衣。现在拿一些不超过时代水平的东西出来,还可以说是买来的。将来怎么搞?
没想到不仅这一点比较难,话题还被带偏了,你们这么些大佬,揪着我问这些敏感问题合适吗?
他赶紧说:“国家科研经费投入不少,但毕竟需要追赶的领域太多。我这是兴趣和私心,所以想着重在这个领域。林主任,您是天元班的主任,我之所以进天元班,就是想可以自由去学习这些知识。大二之后,必须只能定一个专业方向吗?”
陶知行笑道:“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绕回制度问题了。上次听你说了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看法,你不如再说说对大学教育的看法。”
顾松大着胆子说:“其他的我也没有感触,就说说自己。我觉得,对于目标非常明确的那一部分学生,是不是可以有一种特殊的机制?我理解大学教育既要为国家的发展输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对家长和学生负责,所以有一些基本的制度不能动摇。但天元班的设立,不就是为了探索新的路子吗?不妨把我当作其中一部分特殊学生的试验品嘛?我愿意当这个小白鼠,我对自己能负责。”
徐宏智皱着眉:“你不要把科研想得太简单了。每一个细小的领域,学到硕士才算对这个小领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到了博士也只是能对这个小领域略做突破。你现在想的,可是要在很多大的学科方向都做出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