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自然没意见,从蔡司开始,挨个说起来。
她说的和刚才没什么出入,就是想后面到斯坦福或者加州其他大学读研,未来想到硅谷的高科技大公司。
对她的选课方案,郭跃没什么意见,认为她考虑得已经不错了。
杨崇文和白杨两人,一个偏重于硬件,一个偏重软件,郭跃帮他们提了些选课的意见。
轮到顾松,不仅郭跃很好奇,其他三人也很想知道,顾松把信息科技作为主要方向,和未来造飞船这件事怎么关联。
“郭教授,我感兴趣的是机器人。”
郭跃看着他说:“哪个方面的机器人?”
顾松老老实实地说:“教授,我有两个主要的目的。首先是工业机器人,想提高制造的效能和精度。其次,我也希望软件工程方面做些学习,未来应用的方向就是载人航天器。”
郭跃一阵沉思之后说道:“我是听说了昨天你演讲说的内容,看来你是非常认真的。你认为人工智能是航天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和未来的支撑?”
听到他这样问,顾松不由得一惊。
他定定地看了郭跃一眼,确定他是由自己那么一句话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科研大牛的直觉真的很敏锐,可能平常本身就在思考方方面面的路径。
郭跃继续说:“我的科研方向就是载人航天的软件工程。老实说,之前我只能说是佩服你的豪情和勇气,但你说完这么一句,我反倒有点相信刘教授说的话了,也许你真的在科研上有些天赋。你真的系统思考过,该在现有基础上怎么突破吗?”
顾松对郭跃原本的印象不多,但上午既然被安排了由他做导师,回去也用电脑好好查了查他的信息。这一查,和脑子里模糊的深层记忆一印证,才知道他是未来载人航天的大拿,负责整个项目的软件工程。
可面对这样的人物,顾松也不知道该怎么去阐述自己的谋划,该说到什么程度为止。
郭跃还以为顾松有其他的顾虑,对另外三个人说:“今天先只做选课指导,你们就先回去吧。顾松的未来方向复杂一些,我和他再详细聊聊。”
几个人神情复杂,只能就这么先撤了。
顾松和他们三个打过招呼,等屋子里只剩下两个人,才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郭教授,我觉得自己的思考可能很幼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