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和当初8月份的可回收火箭试验不同,这次在研制的烛龙火箭,并不是一枚小火箭。

那一枚试验火箭,只需要完成飞到5千米高度、然后顺利悬停回收就可以,火箭发动机承受的压力不算太大。

但这一次,烛龙火箭是需要让一级火箭把群星计划的第一颗通信卫星送到外太空,还能顺利回收的。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更强,工作时间更长,点火次数也更多!

如果像原来一样,一级火箭完成实名之后,丢了也就丢了,那么火箭发动机的构件材料,还有箭体隔热材料之类的东西,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

能支撑任务就行。

现在,就得考虑它不被空气摩擦自然坠毁,还得考虑火箭发动机能支撑更长久的工作时间。

轻质、高强、高模、高韧、耐高温、耐低温、抗氧化、耐腐蚀……这么多的要求,对材料科技和工艺来说简直是噩梦。

但现在,也并不是要顾松短时间内完全去革新。

那不可能,也没办法短期之内制造足够数量的材料出来。

但是,部分关键位置,拿出性能更优越的金属间化合物出来,还是可以的。

热障涂层材料,也可以嘛。

前者,本身就只是一些配比和工艺的问题。

后者,王随振那里本身就有了纳米碳材料的研究基础。

外界正被燧石狗掀起波澜,香山别院的地底实验室里,顾松正准备启动机器,制备出那么几克样品出来。

他戴着头盔检查了一遍超算里已经准备好的工艺流程,忽然想起一个问题。

于是他打了个电话问简玉书:“香山这边的电费……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