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们还可以考虑,如果每一台车,都有数据联网能力的话,会带来多少进一步的优化空间。”
顾松看着三人说:“先拿这个问题练手,把可行的量子计算架构试一试。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定解决这个问题,是要积累经验。我们的量子计算硬件架构该怎么设计,怎么优化,怎么改善稳定性,可以达到什么样的使用寿命。”
倪光北总结道:“哪怕是先搭出一台量子计算机来,甭管它的大小和集成情况,验证实用性?”
顾松点头道:“第一台经典计算机,也占了几个房间啊。我们现在只突破了材料难关,先把量子门做出来,然后用某个问题验证它的实用性。用这个问题,改善它的性能,再反过来不断优化量子门的设计。把计算架构确定了,后面我们再考虑硬件的集成工艺。”
林耀东兴奋地说:“先这样试吧,先跑起来!”
王随振得意地说:“我就说了吧?还是先考虑怎么把材料做成实用的东西。晶体管都没搞定,想那么多干什么?”
林耀东和倪光北鄙视地看着他,你一个弄材料的,哪知道搞计算的人兴奋点在哪?
他们何尝不知道下一个最重要的难关在量子门上。
但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们也是想从最终应用的场景,看能不能为量子门的设计,还有运算架构提供更好的思路。
既然顾松也这么认为,那就……先开启量子门吧!
第576章 未来大有可期!
在燧石研究院,顾松和三人组开始一起埋头研究。
顾松多少需要做出一点搞研究的样子,跟他们泡在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对顾松来说是轻松的,毕竟他心里有解决方案。
但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将三人组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也向他们灌输一些理念方面的东西。
三人当中,倪光北明显最吃不消。他年龄大了,受到过去经典理论的束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