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孟氏开了橱柜,给她取了一小块,给婉乔也拿了一块红枣蜜糕。

婉乔接过来咬了一小口,枣香浓郁,松软可口,好吃得让人想把舌头吞下去。

她把剩下的硬塞到孟氏嘴里。

“娘,这蜜糕哪里来的?”昨天秦伯言带的点心,有绿豆糕,牛舌糕,海棠糕和栗子饼,并没有红枣蜜糕。

孟氏咽下点心,点点她的头:“你这孩子……”心里比口中更甜蜜,女儿大大咧咧,但是细心体贴处,比谁家女儿都好,“这是易姑娘让安伯送来的,说是谢谢你,还给了一小坛子蜜汁黄瓜,安伯说都是易姑娘的手艺。”

“易姑娘好手艺。”婉乔赞叹道。

“这都是江南的做法,你外祖母当年也做过。”孟氏眼神中露出几分怀念。她母亲是江南人,父亲原本家境殷实,年幼时也过过几年好日子。可惜父亲是个不懂经营,大手大脚又坐吃山空的,一堆所谓朋友日日来打秋风,很快家道中落,母亲又生了一场大病,掏空了最后的家底。可叹的是,母亲的性命到底也没保住,家境一落千丈。x

“可能易姑娘也是江南人。”婉乔道,“不过她说话倒听不出来吴侬软语的味道,人也清冷,不像江南女子那般温柔。娘,还有饭吗?”说话不耽误吃饭,一大碗米饭已经见底。

“有。”孟氏接过她的碗,给她又盛了满满一碗饭。

“娘有没有觉得,养我这个女儿,比养个儿子还费粮?”婉乔笑嘻嘻地接过来,自嘲道。

“胡说什么!”孟氏瞪了她一眼,眼神中有嗔怪,更有骄傲,“谁家女儿像你这般能干?那张梧倒是吃得少,可一担水挑回来,剩下一半都没有……算了,说他做什么!”

孟氏不是个碎嘴的人,不过早上在院子里,张梧挑水回来跟她问好,又问了一句婉乔,卢氏在他们破茅屋前就连声叫张梧回去,好像她们家是洪水猛兽似的,孟氏窝了一肚子气,现在说话便有些刻薄了。不过她自己也意识到,所以很快止住了话题。

“不过婉乔,”孟氏面上有些纠结之色,“我听你丁婶子说,那易姑娘,好像是因为和表哥不清白才被撵到庄上来,她那个儿子,恐怕生父不详……你还是少跟她来往……”

婉乔想起易姑娘清冷的面容,干净透亮的眼神以及利落的话语,摇摇头道:“娘,我觉得易姑娘不是那种人。道听途说,不足为信。我昨天其实也没帮上什么忙,她还特意让安伯送来东西,于情于理我得去看看她。”

孟氏被她说得有几分迟疑:“你真的觉得她是个不错的人?”

婉乔肯定地点了点头。相由心生,更重要的是感觉,易姑娘让她感觉很舒服。

孟氏道:“那就看看再说。但是若是外面传言都是真的,还是要尽量少往来。虽然咱们现在落得这步田地,但是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名声还是重要的。”

婉乔笑着道:“您回头见了易姑娘,也会喜欢她的。大大方方,爽朗利落的一个人,没那么不堪。丁婶估计也是听人说,三人成虎,越传越邪乎。在京城的时候,人家还都说任家二姑娘刁蛮任性呢。”

“胡说。”孟氏也被她说笑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你要去易姑娘家,可要带些什么?”

婉乔想了想后道:“咱们家初来乍到,一穷二白,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她家只有四个人,她一个女子带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安伯安婶年纪也大了,我想着一会儿去后山弄些柴火送去,既实用又不费什么。”

孟氏觉得她想法不错,便同意了。

婉乔陪婉静呆了会儿,带着白龙去后山捡了一大捆柴火,背着敲响了易姑娘家的门。

安伯开门见是她,忙把她让进去。

“也没什么好东西带来,就捡了些柴火,您也别嫌弃。”婉乔把柴火放在院子里,笑着跟安伯说,上下拍打着身上的尘土,“我回家换身衣服,一会儿来陪你们姑娘说话。”

“来都来了,进来吧。我等了你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