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抬着下巴,瞧起来很是骄矜的少年用鼻子发出了轻哼,冷不丁问道:“你挖洞做什么?”说着,他黑漆漆的眼珠瞥向郑呆子,将脏兮兮的他装进那双灵动的眸子里,又补充一句,“自我来这儿起,你一共挖了一百八十四天,更不用说我到来之前了。”
郑呆子眨了眨眼,半年时光,他竟从未发觉过这少年的踪迹,料想他也是个大侠吧,遂笑了笑,“我想找神仙。”
那少年也笑了,他眼神里带着惊讶,却并不如其他人一般,用看疯子、傻子、呆子的眼光去看他,半晌才平静地说:“神仙都该在天上、在海里,你从地下找,就不怕挖到地府去,只能瞧见鬼魅?”
“我没有法子上天,也没钱出海,又听闻神仙爱躲着凡人,思来想去的,地底下倒也有可能。”郑呆子眼神明亮,只看他这时的样子,谁要将他视作呆子,恐怕其本人才是真正的呆子。他想了想,“况且能见到鬼也不错。”
少年不是呆子,正相反,他是个难得的聪明人。于是他和郑呆子一起蹲在坑底,看郑呆子继续挖坑。只是看了一会儿,他就没了耐心——真让人不知道这半年来他是如何做到每日都来瞧郑呆子挖洞的。
他信手在郑呆子后背上拍了几下,“咦”了一声,“你根骨很不错嘛,要不要和我一起习武?就算上不了天,也能离天更近一些。”
穷文富武,实际上无论文武,都不是郑呆子这样的人能够学的,但比起可以靠勤奋、聪慧去弥补的知识积累,习武对他而言,更是不可能的事。每日里一碗稀粥、一抔冷水,勉强活着度日,果腹尚且不能,又谈何习武?
郑呆子下意识想摇头,那少年却不容他拒绝,而是笑嘻嘻道:“就这么说定了,我教你习武,以后你真见着了神仙鬼怪的,别忘了喊我一起就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亲人反目,兄弟阋墙,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可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候又很简单,郑呆子和少年不过头一次见面,就立下了这样的约定。郑呆子不知道少年究竟在想什么,可他知道,他承诺了,就会守诺一生。
他们一同到了江南。
江南多灵秀,想来寻仙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他们没找到神仙,少年却挑战了当地知名的武林高手,声名鹊起,在江湖上闯出了一番名堂。
他们又去岭南。
岭南人烟稀少,土地贫瘠,草木虫兽颇多,自有一番意趣。
岭南之行中,少年扶危济困,捣毁了数处山寨匪窝,侠名天下传。
他们行至哪里,少侠的声名便响彻在哪里。
直到他们终于出海。
在一次海上蜃境后,郑呆子与少年终于寻到了仙山。
兴许是苍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竟真的寻到了仙山,见到了仙人。
仙人端坐云头,垂首望向他们二人,似乎一点也不感到惊讶。直到仙人消失在他们面前,郑呆子才欣喜若狂。
他并不叩拜,更不虔诚,他迷迷糊糊地想,若有朝一日,他也能驾云遨游四海,又是何等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