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行驶的马车摇晃两下,突然停了下来。

诸葛亮剑眉一挑,笑道:“机伯先生,我们两人说孙权,孙权就来了。外面拦路的人,必定是孙权。”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响起,关平策马来到诸葛亮的马车旁,低声说道:“军师,吴王世子孙权带人赶到城门口,要亲自迎军师入城。”

伊籍听后,钦佩的看了眼诸葛亮,果真是不差丝毫。

诸葛亮撩起马车门帘,和伊籍一前一后下了马车。

孙权见诸葛亮从马车上走下来,脸上露出喜色,赶忙即走几步,迅速的走向诸葛亮。远远的,孙权就大声道:“孔明先生,您抵达吴县的消息传出后,权日夜期盼先生早日抵达。今日终于得见先生,幸甚,幸甚!”

孙权来到诸葛亮身前,又礼贤下士的朝诸葛亮揖首见礼。

诸葛亮拱手回礼,说道:“诸葛亮,见过世子。”

孙权急忙伸手扶住诸葛亮,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神情。目光一转,看向伊籍,孙权笑说道:“这位就是伊先生吧,权早已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见,甚为欢喜。”

对伊籍,孙权显然没有太大的兴趣。

一个有名的儒士,吴国随处可见。

伊籍是荆襄大儒,吴国有虞翻、步骘、薛综、程德枢、张温、骆统等名士,有了这些名流大儒,伊籍的分量显然不够了,无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伊籍不受重视,也是很正常的。

诸葛亮曾经出使吴国,给吴国君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权知道诸葛亮满腹韬略,对诸葛亮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