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想当年,李佑出生时候有桩趣事。父母给找了个算命先生,为李佑算了一卦,结果是天上文曲星君下凡,将来要状元及第。这可太夸张了,父母邻里都是不信,后来又连续找了两个算命的,有和尚有道士,算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
三口一辞,这下子可全家震惊了,李父连辞去差事改籍的心思都有了,因为衙役后代是不许参加科考的,如果儿子能中状元,区区一个差事算什么。但被劝住了,决定看看再说。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后来李佑读书一直没什么天分,认得字而已,没有显示出一丁点的文才,走科举路子根本毫无希望。全家才觉得受了骗,一齐大骂这世道的算命先生实在没有职业道德,连骗人的词都雷同了。
直到昨天,知道了李佑写出一首全城都叫好的词(母亲对儿女的相信是盲目的),李母顿时感觉无上荣光,思维发散起来,想到当年三个算命先生的卦辞,忽然觉得挺有道理,儿子读书这么差还能随便写出好诗词,不是星君下凡是什么。但又为什么前面十几年不灵光呢?
中老年女人钻牛角尖不是一般可怕,李母终于想起了在李佑半岁时,她抱着小李佑不小心摔了一下,碰到了小婴儿的脑袋,导致李佑短暂昏迷过。
一定是这次事故把李佑摔傻了,导致十几年不开窍,直到今日才恢复了才华。但如今李佑年纪大了读书也迟了,况且入了公门没有科举资格,读书也是白读。李母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内疚不能自拔——一个李家的状元被活生生地摔没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风气里,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痛苦。
封建迷信真是要不得……李佑苦恼地安慰着母亲。心里却是,欲说还休,无语泪双流。谁剽窃诗词能剽窃的这么悲催!先想法子把陷入臆想的母亲大人劝好了罢。
又有几个本家的宗亲闻风而来,七嘴八舌地议论一番便走人了。
第六章 人生弱智如初见
至黄昏摆饭,一家人说说笑笑倒也其乐融融。李佑将近日衙门里的事情与父亲讲了讲,当然没有讲那么细,拉皮条、逛窑子(虽然只是送银子去)这种事怎么好在家人面前说得出口。
李父点头道:“县官你是巴结不上的,小二你能与师爷结好也是极佳。”
李母和四岁的小侄儿都困顿了,由嫂子送回屋去歇息。这时,李父给了大儿子李佐几个眼色。
得到授意的哥哥李佐又拉着李佑喝酒,但李佐为人憨厚又不会说什么巧话,只好频频碰杯灌酒。李佑中午已经喝得半醉,晚上才与哥哥喝了几杯又醉醺醺地不辨东南西北了。
这时候,李父忽然制止了李佐,笑眯眯地对李佑说:“小二啊,你可是真的能写诗词?”俗话道,酒后有真言,李父坚信这一点。
已然喝多的李佑被激得拍着桌子叫:“人家都不信,连父亲也不相信我了么!儿子现在就给你来一首。”
全家除了李佑,唯一会写字的就是李佐,他赶紧变戏法般摸出一套笔墨纸砚候着,显然是事先备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