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众人只道李佑信口胡说,过得半晌,黄师爷算完猛地抬头,满脸骇然,“果是。”

满座皆惊,李佑顿时陶醉于二十一世纪初中数学高手的虚荣,从此他的名声不但有诗词、经济之才,还有数算专才。

黄师爷继续算道:“每丈用料一又八分之七方,河岸全长三千一百五十丈,共需用料……”

李佑思索一分钟多,又在黄师爷前头算出结果待要开口回答,却听有人抢答道:“一万一千八百方!”

李佑大惊,这室内还有初中水准的速算高手?顺着声音看去,竟是陈知县。

陈知县朝李佑篾然一视道:“些许雕虫小技,不须卖弄。”

待黄师爷算完,果然是一万一千八百方。

李佑立刻变脸道:“大老爷威武!”

一时间周县丞和王主簿谀词如潮,唯有那黄师爷淡定地打着算盘继续往下计算,一点也不受影响,仿佛早就知道这一切似的。

李佑心里便冒出孟亚圣的一句名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科举之路也是考过算学的,陈知县能中进士第五名(排位随高但也是相当令人悲愤的名次),称得上绝顶聪明,能速算也不奇怪。但他不屑去计算,正所谓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又等了片刻黄师爷估算出了一个用料总成本数:八万三千两白银。

陈知县皱眉道:“有些多了。”仅这个用料成本就超出了原先的全部造价估算。

黄师爷无奈道:“本县不产石材,需从周边府县购入,物料故贵。”

虚江县是地势低下易洪涝的平原水乡地形,陈知县、黄师爷、周县丞、王主簿都是外乡人,想了想印象里本县只有几个小土丘,似无石材资源。

周县丞发话说:“不若多修土堰,紧要处用石塘?如此或可减少石材用度。”

若放弃全建石堤的方案,陈知县心下不舍,他想要修成纵贯二十里的石塘长堤,声名至少数十年不朽。君不见,苏堤至今已经数百年仍在传诵,焉知数百年后不会流传陈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