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页

话说泗州城外水面对岸,有两道大堤护卫祖陵。一道建在水边,称为外堤,另一道建在祖陵城墙外围,称为内堤。

其用意无非就是双保险,一旦外堤失效,还有内堤挡水。但往往只能延缓一时,毕竟内堤比外堤差了些,外堤都挡不住的,内堤又能强到哪里去?五年前,大水曾经漫过了外堤溢向内堤,但内堤也就顶住了一天多,大水便又越过内堤,漫延到祖陵内神道上,幸亏到了这个程度洪水就退了。

九月初六,李佑离开了泗州前往洪泽东岸,王知州派人去邻境打听之后确认了李佑已经北上,便放下心来。

又过了一天,九月初八这日王知州出城巡视淮湖大堤。他站在岸边,没有低头查看滔滔水情,却不住远眺对岸祖陵方向。

对面也有数人过岸到了王知州这边,领头人四十岁左右,面白无须,头顶纱帽,衣衫华丽。他站到王知州身边,将左右全都屏退到远处后,才进行密谈。

“情形如何?”来者问王知州道。

王知州答道:“一切顺利,只待天时。不过那河务上差李佑前些日子逡巡不去,险些误事。”

“我也听说李大人驾到,若他在此,确实难办。”

王知州得意道:“本州略施小计,便将他激走,虽然他说很快回来,但至少这两日没他碍手碍脚时足够功成了。”

两个不甘于委身偏州敝郡的人志得意满地相对而笑,共同期待着发生点什么。

和谐的氛围下,忽然有人高呼“王大人好兴致”!打破了谈话氛围。

听到这个声音,王知州笑容戛然而止。猛然回头,从远处向这边走来的那人不是李佑又是何人?

这下坏了!王知州心里惊呼道。

李佑不疾不徐地走到王知州身前,似笑非笑道:“王大人真是勤于河务,在堤上已经立了半日了。眼下这点洪水也就和五年前差不多,大堤又是加高过的,不值得王大人如此担忧罢,前些日子州衙还信誓旦旦地说可保无忧。看来本官灵犀一动,决意回返是有道理的。”

王知州到底想干什么,李佑直到此时仍蒙在鼓里猜不透。但他很明白一点,对手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就是他应该去做的,他也从来就是这样做的。

王大人绝对不希望他这两日驻在泗州,所以他又故意现身了,谁让他是心思多疑、遇事喜好追根究底的李佑李辅世,而不是心宽淡泊的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