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页

所以李大人的去留动向十分牵动人心,全县数十万士绅百姓的情绪也被各种流言挑动得忽惊忽忧、忽上忽下。这并不是流言有多么高明,是百姓太过于在意李大人的去留问题了。

这时代的百姓还是单纯啊,李佑感慨道,没有二十一世纪网络上那么多怀疑一切的诛心论者。不然就凭衙役主动上街散布流言这一点,就要被网民抓住质疑并喷到死。

又过了些日子,泗州那边的消息渐渐传到扬州,流言稍稍平息,扬州百姓也放下了心。听说李大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朝廷应该不会把他怎么样罢。

这样不行!文喜见山不喜平,平淡无波折绝对是乏味的!

衙役不好再用了,李佑便又将自己家中仆役全数打发到街上酒楼店肆去,散步新版本的各种流言。

不得不说,扬州城百姓实在太关心李大人的去向了,与这有关的流言立刻就会成为热门话题。

“朝廷对于李大人擅自水淹泗州很不满,要惩治他!”

“泗州万余军民上血书状告李大人,朝廷担心民乱,要拿李大人平民愤啊!”

“抚台与李大人在盱眙县发生了激烈冲突,大战三百回合却无可奈何,一怒便到朝廷那里进了谗言要拿下李大人!”

“要有封赏,诏书早该来了,拖延至今,说明李大人其罪难逃!对了,前来捉拿李大人的钦差真在路上,现在已经到了淮安府,有人亲眼见到的。”

满城民众微微放松的心情,又被吊了起来。那些寄籍盐商们也无所适从的惴惴不安,七上八下地念叨,这该死的李佑到底还走不走了?

然而在盐运司、府衙、瓜洲仓署里,有几位大人的心情却是直线下沉,仿佛和泗州城一样沉到了湖底。

他们对流言的分辨能力远超无知小民,很明白新版本流言都是扯淡的,只有那李佑的功绩才是实实在在的。然而这却意味着,他们成了妄图撼动英雄的小丑。

就在昨天,他们还认为虚张声势的李佑是小丑,一夜之间,角色逆转。

第三百七十五章 钦差到

十一月初九,一骑快马冲进流言密布的扬州城,直到县衙门前才勒住马头。马上骑士对着门禁喝道:“我乃钦差先行官!速速领我去见贵县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