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正四品的筹码啊……李佑哂笑道:“总要上殿去试试的,如果不能如愿,殿下再收留我也不迟!”

归德长公主万般无奈,“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在母后那里,我本想以掌印太监换得让你遂愿,但母后坚决不允。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换了一个少府。我现在便可以断定,你输定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准备来给我当少府少卿罢。”

第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

其实无论在许次辅面前,还是在归德千岁面前,李大人做出孜孜以求,不成功便成仁的模样,一半原因是为了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心意,避免靠山们产生误判,从而尽可能地为自己寻求助力。

另一半原因是为了装悲壮,博同情,如果出现事不可为而需要退路时,作为哀兵总能多得一点好处。

求别人帮忙,如果表现出连自己都不看重的样子,那别人只道你的心态是可有可无,更不会替你用心,所以李佑必须表现出势在必得的模样。

李佑扪心自问,这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算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高级趣味吗?亦或是由休闲玩家变成了重度沉迷玩家?

不得不说,李大人这个主意还是挺有效的,至少归德长公主已经心有愧疚地主动开出了少府少卿这个厚道价码,让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佑心里对她的埋怨一扫而空。

但归德长公主真正担忧之处不在于李佑的官职。母后这次的态度异常坚定,她是知道的,李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她也是知道的……

她今年费心思略略修补了母后对李佑的记恨,肯装糊涂放李佑回京。如果今日李佑与母后针锋相对,再一次爆出冲突,她无论站在政治立场上,还是站在亲友立场上,都很难办,真是愁煞人也。

话说天子南巡未返,每逢三、六、九举行的朝会已经停了四个月,这倒像是让京师官员放了四个月假。凌晨起床入宫朝参很痛苦,确实是一件不太得人心的事情。

所以这段时间,除非慈圣皇太后召见群臣面议政事,所以很少见到大臣们成群入宫的场景。

不过到了近一个月内,慈圣皇太后便没有召见过大臣了,让大臣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君门万里”和“天颜难见”。

还好,大明朝从来不会因为君上不露面而崩盘,反而出大问题的时候往往也是君上过分积极的时候,比如正统北狩,又比如崇祯勤政。

与大臣被冷遇相反,近期贵戚勋臣倒是频频入宫。把守宫门的宿卫官军虽然从不过问政事,但见了这情况,也能看出点风向变化。

勋戚得势与否,和内监一样完全源自于君权。如果皇权认可,得势就很快,当然如果被皇权抛弃了,失势也会很快。这点和自成体系的文官不同,无论有没有君权认可,国家机器总是要靠着文官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