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

景和天子接过奏本看了看,若有所思地瞅了一眼段知恩。段公公在天子身边十多年,很熟悉天子的情绪,此时本能地感到天子冷淡了几分,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等看到奏本内容,段知恩发自内心地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这李佑居然甘愿认罪,没有任何辩解推托之词,更没有自己揣测的那些尖酸刻薄、指桑骂魁的犀利言辞!他竟然就老老实实地承认了罪名!

自己说的那些话,仿佛都成了小人凭空构陷,难怪天子态度有所冷淡了。

正当段公公满面尴尬不知从何说起时,又有内监送来奏本,奏本的作者很惊悚,乃是归德长公主。这叫天子讶异了,皇姐从来都是有话直接当面说,没有用过奏本这种形式,今天却发生了什么意外?

归德长公主奏折内容很简单,就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第五百八十九章 这才是真戏肉

归德长公主此举确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次李佑表现得再蠢不可言,也是必须要救的,哪怕连累到自己。

但如何去做却煞费思量。她若像往常一样面见天子亲自陈情,不但容易使人厌烦,而且言辞之间不好把握,重了就像逼迫,轻了引不起重视。

故而想来想去,长公主便采取了奏章这种既十分正式、与平常相比透露出特殊、同时对天家姐弟而言又显得委婉的方式,向天子进言。

如果李佑继续犯蠢,这便是最后一次对他的政治生命进行挽救了!长公主痛下决心道。

却说景和天子看完这封内容老生常谈但形式很不同寻常的奏折,不禁陷入了沉思。

对皇姐此人,他是再了解不过的,说是眼高于顶绝不为过。她能对李佑如此推崇,以致于用奏章这种很刻意的形式请求,要自己亲自见见李佑,那就必须得注意了。

而却这不是皇姐第一次如此说了,她前几日也曾劝说自己私下里与李佑见一面,只不过没等到李佑而已。

想至此,天子下旨道:“明日文华殿朝议,召李佑、黄庸等人上殿对质。”

又想起这次冲突,是李佑与宦官之间的,旁听都是外朝文武未免成了一边倒,故而又另下旨道:“召司礼监诸内监也入殿听事。”

虽然天子修为不足,但也明白,这种事最好快刀斩乱麻解决掉,越拖越麻烦。别的不提,只怕无数大臣都在观望事态并准备上雪片般的奏章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