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再许以利诱。工匠们自会举家迁来。

这个时代,也还没有良贱不婚的律法。娶歌姬女妓者,大有人在。上行而下效。皇帝都如此,何况普通人。

然,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却非常之严。

平齐、齐平。齐民就是平民。唯有齐民,才能编册成户。

工匠们想要落户到楼桑村,须有正当的理由。

置办田产,显然很正当。

在楼桑村,向老族长买一份‘客田’,请求迁移到楼桑村就近耕作。立券为据后,由工匠本人上报乡里。理由就是‘买田迁户’。经乡里的‘啬夫’批准,并由‘乡佐’办理迁移手续,缴纳更赋后,由迁出地给迁入地开具文书证明,迁户随之生效。

可见,啬夫除了“职听讼,收赋税”外,还掌管一乡户籍的权力。

良田一亩,值万钱。

卖给工匠们的田产,都是刘氏一族的私田。若非兹事体大,哪有人肯卖?

好在有老族长从中说项,刘氏族人才勉为其难,将各家的良田分出些许,忍痛卖与工匠。

听闻二叔家卖出甚多。刘备叹了口气。果如他所想。二叔所卖之田,都是母亲托他代管的自家良田。

位于清溪口的水田,老族长看过,是一等一的良田。每亩可作价两万钱。

一万钱可不是小数目。工匠们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和族人商议后,老族长允许他们以工抵债。一种变相的徭役。刘备不禁也点了个赞。这里面不仅有劳动计价,还有分期偿还的创举。

工匠们的工钱,显然是找他们干活的东家来出。

出钱大户,当属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