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在朝堂之上。设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在西汉初期为御史大夫,与丞相及太尉同为三公。职责是“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兼有行政与监察长官之性质,相当于副丞相。以察举违法为职责。对官吏的违法行为,不问是否有皇帝和丞相的指令,均有权进行案问,但御史大夫仅负责朝内和京畿地区三辅的监察。在御史大夫之下则设立御史中丞为其佐官。

在地方。为加强对州郡县国的监察,武帝时,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由各部派遣刺史一人,称‘十三部刺史’。隶属于中央御史台,专门负责监察郡县,于每年八月“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同时还负责“课第长史,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

除此之外,皇帝还经常根据需要,直接从御史中任命绣衣直指御史。他们穿绣衣,持斧钺,握有生杀大权。称“绣衣直指”。亦称“直指使者”、“绣衣御史”。

武帝天汉年间,民反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武帝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

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王莽时改称“绣衣执法”。略称为“绣衣”、“绣衣吏”。

这不就是后世的锦衣卫吗!

少君侯要组绣衣吏的消息,轰动邑中。

原先的刺奸、贼捕各五十,全部升入绣衣署。因官署地点为市楼五层顶阁。市楼又称旗楼。故被称为‘旗阁署’。

旗阁署仍有耿雍统领。绣衣吏上可督百官,下可察万民。有征调刺奸、贼捕之权。

首任正副‘旗阁长’,由吕冲、魏袭二将担任。秩三百石。月谷四十斛,年俸四百八十石。绣衣吏秩百石。伍长、什长,次递增。

侯府护卫,也编入旗阁署。与白毦精卒脱离。

绣衣吏的战袍,刘备自然要好生设计。

锦袍内衬锁环甲。锁环皆是铜钱孔大小的钢丝环。下覆鼍龙内甲。

‘锦袍锁环甲’加‘鼍龙内革甲’,防御力丝毫不弱。

身着蜀锦衣,头戴五梁冠,足踏卷云靴,佩印绶,跨腰刀。各个英姿飒爽,威武雄壮。

所有蜀锦提花,亦是单独设计。名曰:“降地蛟龙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