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这便秘密安排侯府良匠,打造守城诸器,制备行军干粮、草料不提。

事关机密。不宜书信。乌莲遣亲随北上。很快,右北平乌桓王乌延便传回胡语口讯。说,出卢龙塞四百里,可达白檀屯戍城。

卢龙塞,位于徐无山麓最东,坐落于两山之间。左侧梅山,右侧云山。

西汉时,汉与匈奴在右北平一带长年作战,卢龙塞还算畅通。但从东汉建武年间至今,一百余年,这条关路人迹罕至,只有“微径可从”。出行不易不说。竟有数百里路程。

再者说,何为屯戍城?

原来。

为防御异族,开发边疆,两汉沿长城一线营造了大量关塞。如烽、燧、关、侯城和屯戍城,作为报警和驻军之用,并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屯戍城,既是屯驻重兵之所,亦是边疆屯田之地。

“白檀”,即“白檀山”,位于高石水(瀑河)南岸。

《水经注》:“濡河又东南,水流回曲,谓之曲河。镇东北三百里,又东出峡入安州界,东南流迳渔阳白檀县故城。”《汉书·地理志》曰:“濡水出县北蛮中。汉景帝诏李广曰:将军其帅师东辕,弭节白檀者也”。

两相结合,可确定白檀故址在卢龙塞西北四百余里。

第032章 循路而进

白檀究竟在哪,后世有两种说法。

传统认为在今河北省滦平东北兴洲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后有人指出,实与曹操北征乌桓路线背道。并说白檀城址在宽城县城东八里,药王庙村遗址。亦指出《汉书·地理志》中的错误。言:出卢龙塞,历白檀,平冈。若白檀在滦平,从地图上就说不通。前者反驳后者,说不该质疑汉书有误。后实无论据,又说汉初与后世所置白檀,并非一地。云云。

故而,后世流传的曹操北伐乌桓路线,有两条。

一条先折向西北,再向东北。此乃《汉书》、《水经注》所载路线。另外一条便一直向东北。

事实上,在刘备看来。此时行军,多循路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