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页

与流徙三百里的羌人一样。只需氐人受雇为工。无论治水还是凿山,皆可为我所用。只需离开了宗法森严的老寨,与汉民同吃同住,同工同酬。不出数年,当纷纷“开化”,归于吏治。

见刘备惜民如此,曹操曾出言相问。刘备答道,大汉子民,皆是文明火种。正如后世华人仰视洋人一般无二。听闻是洋人,无论是何出身,有何能耐,有无特长,有无隐疾,皆会引无数狂蜂浪蝶,趋之若鹜。究其原因,便是文明的力量。

一言蔽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将心比心。时下即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汉民,在羌胡眼中,或者说内心深处,也是需仰视的“文明人”。

若能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又恩威并济。何愁蛮夷不归于王化。

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蓟王治国,求同不滥杀。

收到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口谕。杨濮、杨腾不敢怠慢,这便轻骑入城,拜在堂前。

刘备便问,寨中有多少青壮劳力。

杨濮、杨腾如实作答。各有青壮万余。

刘备又问,郡中氐酋,能凑足多少劳力。

二人言道,约莫十万之数。

刘备欣然点头,甚好。

这便和颜问道:“十万劳力,日薪二百。可愿出寨,凿山开道,辟水耕田?”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二人大喜过望:“可是如三十六部羌人那般!”百万羌人,拖家带口,迁徙各地,日赚二百“大钱”。如何能不令人眼红流涎。蓟国上币,四出文钱。因足重五铢,又一兑五,故被时人称为“大钱”。

刘备摇头道:“三十六部裹挟逆反,‘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乃是徒刑。尔等并无过错,何来刑罚。无需扣除量刑,一日二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