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页

蓟国精工铁器:庖刀、柴刀、铁铧、耦犁……应有尽有,作价百钱至数百不等。

农作机关器,韩人尚不识货。然“铁器者,农夫之死生也。”韩人深有体会。忙问购买铁器的国人,手中铜钱从何而来?

答曰:只需家有青壮登船,便可预支五千蓟钱。

举家前来,本想见见世面,看场热闹。结果,自家青壮,皆被父母欢天喜地的送入营地。签字画押,签订劵书。换回五千蓟钱。

一人可得五千,二人便是一万。自当多多益善。

且营中书佐,还言道:年(庸)金一万,先付一半。剩下一半,可足月来领。每月得钱五百。共计十月。年年如此。

便有人问道:为何来年少了五千?

书佐答曰:来年一半庸金,当付给渡海青壮,留其傍身。

又有人追问:我儿此去几载?

书佐又答:少则三五载,多则十载。视情况而定。

第三人再问:平日可有书信往来。

书佐言道:必然有。

众人这便安心。所谓打虎亲兄弟。每家少则二三子,多则四五子,甚至还有九子同船而去。辽东豪商田韶,目睹登船青壮,竟排出十里长龙。不由心生敬畏。

三韩青壮大量流失,国力空虚。而这些渡海远游的三韩子弟,客庸港口,耳濡目染,习大汉风仪。再娶妻生子,当为汉民。凡安家立命,必书信将父母兄弟,尽数劝来安居。宗亲四邻,亦会随行。不出十载,百万民众,流失大半。

三韩融入大汉,指日可待。

这便是高等文明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