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页

与习惯陆地推进,不断圈地筑城的前汉郡县不同。蓟王构建的帝国新版图,则以半岛珠链串起的航线与港城为轴心。而后向内陆辐射。

半岛多山,众所周知。然三面环海,沿东海岸线,可逆上后世海参崴。只需据守沿岸港城,以此为基,汉人便可源源不断内迁,直至东西通连。将整个东北大陆,纳入怀中。

从战略上而言,此乃东西包抄,前后夹攻之势。任何夹在原大汉幽州边郡,与新半岛锁链间的异族,终逃不掉覆灭的命运。向化是唯一出路。

大汉造船术,独步天下。不善加利用,着实可惜。刘备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农耕文明的局限性使然。

若要走向远海,海洋民族意识,不可或缺。半岛和倭岛,便是帝国至关重要的海洋拼图。再深想,诸如南匈奴、鲜卑、乌桓等东胡部落,便是帝国的游牧拼图。换言之,在蓟王的心中。大汉,当是以农耕为主,兼具游牧、海洋、绿洲等各式文明于一身的,封建帝国。

看似一城一地的得失,实则是新文明的纳入。新文明以新种族为载体。当族群融合,诸夏共存。便是文明的融合。

所以,半岛与倭岛,这些看似处于蛮荒时代的化外野人,自从纳入大汉,正急速孕育着属于大汉的海洋文明。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从文明的角度而言,同样来自一个强势文明(大汉为龙),不同族群会孕育出不同的次文明形态(九子)。

而孕育出的所有次文明,皆继承了强势文明的先进性。在各自领域,皆处于领先地位。

纳入,怀揣海洋文明“原初火种”的岛夷,在无可匹敌的大汉文明的滋养下,急速成长的过程,便是所谓“传火”。汉以火兴。故称“炎汉”(深不深刻?)。

而刘备要做的,便是将熊熊燃烧着的,不同文明的火种,呵护在大汉的星空下,便是所谓“注火”。俗语曰“众人拾柴火焰高”。

此举不难理解。七娃为何会认妖作父,正因离开了原先的土壤,剪断葫芦藤,被蛇妖养大。“由人变妖”。便是文明孕育中的异变及劣化。

“田要亲耕,子要亲生(养)”。切记。

这些战争背后的深谋远虑,家国大义。碌碌无为,欲仙欲死,如何能领会。

一言蔽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活在大汉的星空下,还蝇营狗苟,党同伐异,官场现形,区别相待。着实暴殄天物,令人痛心。

农耕对土地的渴望。游牧对草场的渴望。绿洲对贸易的渴望。岛夷对海洋的渴望。

种种渴望汇聚大汉,一言蔽之:欲壑难平。如何纾解,见仁见智。刘备先将火种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