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人何须瞒我一人。”张让将金丝锦囊,并指推至面前:“诚如老大人先前所言‘合则两利,斗则两败’。陈年旧事,知情者早已作古。老大人不说,何人能窥破?”
“意欲何为?”利字当头,曹节如何能忍心拒绝。然,来龙去脉,利害关系,需一清二楚。再做计较。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曹节老奸巨猾,如何能例外。
“乃为博陛下龙颜一悦。”张让直言道:“陛下别无破绽,唯‘蒸母’也。”
“竟有此事。”曹节面色古井无波,远未有如此这般惊讶。显然,他也料到。
《小尔雅·广义》:“男女不以义交谓之淫。上淫曰蒸,下淫曰报,旁淫曰通。”
上古时。父死,子娶庶母,称“蒸”。兄、叔死,弟、侄娶寡嫂或叔母,曰“报”。二者合称“收继婚”。盛行于春秋先秦,彼时亦合礼法。然今已废止,乃人伦大禁。唯蛮夷戎狄等异族,尚有留存。
第134章 添光增益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民谚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无完人。红尘浊世难独清。无论身心,皆有破绽。所谓破绽,便是“身防之失,心防之缺”。后世说人“缺心眼”,便是指“心理防卫机制”不健全。
又说“苍蝇不叮无缝之蛋”。一旦露出破绽,污秽、邪佞之人、物,便会闻腥而动,蜂拥而来。于是,里应外合:“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令人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屈从堕落。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宦官趋炎附势,巧取豪夺。暗行苟且之事,必是苟且之人。身旁若立明主,明以照奸,立刻原形毕露。然若与昏君同流合污,便是“同道中人”。“天下乌鸦一般黑”,谁也别说谁。
新帝唯一破绽,便是对母、兄之恨。
只需打开一个缺口。宦官便可源源不断,将私欲注入。日夜灌输,新帝一旦被欲望左右,“玩物丧志”。其结局,亦如先帝一般。醉生梦死,骤登极乐。今汉帝王多短命,谁之过也。
究其原因,还是自身缺失。终归“打铁还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