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页

见他反应,不似作假。刘备遂劝道:“广宗战后,墨门二宗合流。自那时起,便有墨门子弟不断北上。其中不乏匠师、大匠师,等机关大师,入职将作馆。鱼龙混杂,乃至技艺外泄,亦未可知。”

“主公明见,老臣实无话可说。”苏伯再拜,一时老泪纵横。心中虽有一万个不信,然如主公所言,“人鱼膏”与“追魂弩”,先秦并今汉、一上一下,二件墨门重器,同时现身南阳。墨门如何能撇清。更何况时至今日,墨门一统,并入蓟国。再无明隐之分。

将作馆,难辞其咎。

刘备宽慰道:“苏公切莫伤怀。孤与天下国贼,势不两立。一路走来,所倚仗,便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苏伯自幼来投,二十载如一日。孤,焉能见疑。”

“老臣,感激涕零。”

南阳官道,仍是那辆老马轻车,徐徐而来。

驾车老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车内少女,俏声问道:“阿爹,此去何处?”

“林虑山中。”中年文士笑答。

第064章 朝闻夕逝

《汉书·地理志》:“林虑山有铁。”南阳冶铁兴盛,便是深山,亦多车马。

沿重车碾压的车辙,向山后高炉冒出的浓烟,老马轻车,徐徐而进。绕行入山,遥见座座炼炉,排列于河道旁高台地。各有旗号,皆是南阳冶家所建。此地名曰正阳亭。亭旁邑落,多“冶家佣”客居于此。再加车马往来,转运矿石铁锭。久而久之,遂成热闹亭市。

“阿爹,此来欲访何人?”少女及笄,落落初成。十年如一日,刻苦修行。已是天师道三大女刺客之一。

“乃是一位名士。”中年文士言道:“数年前,身逢大难,形貌巨变。闻其剪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匿姓名,为治家佣。无人能识,只知人在正阳亭。”

“正阳亭下‘冶家佣’,不下数万之众。不知相貌,如何找寻?”少女蹙眉问道。

“甯儿可还记得,少时随父北上冀州,寻访贤师否?”文士反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