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4页

史上,董卓以外臣行废立事,引天下共愤。乃至诸侯并起,逐鹿中原。人心思乱,宗贼遍地。三代后数典忘祖,再无匡扶汉室之念。

于是乎,维持洛阳朝堂,立天下共主。乃当务之急。董太皇与蓟王结为义亲,令何太后投鼠忌器,更加何苗沐猴而冠,难成大事。三宫鼎足之势,勉强维系。待将蓟国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蓟王登坛受禅,民心所望,大势所趋。乃成必然。

沮授一针见血:“今州郡粗定,兵强士附,三匡汉室,手握八关。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兵马以讨不庭(不朝于王庭),谁能御之?”

“此言大善。”殿中文武,欣然点头。

此情此景,刘备幡然醒悟:黄袍加身,绝非杜撰。

究其原因,乃大利于国。

“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者,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此乃天下豪杰,肺腑之言。

俗语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蓟王为帝,天下归心,山河一统,无有忤逆。蓟王不为,群雄并驱于中原,且看鹿死谁手。

正因知晓众谋主一片丹心,蓟王才不怪罪。

诚如,明知可死无对证,蓟王仍为右国令担待。即便因罪除国,亦在所不惜。人臣所为,人主岂能弃之不顾,置身事外。正因如此,蓟王家臣,才各个奋不顾身,忠心谋国。

凡有草动风吹,便逃之夭夭,弃万民于不顾,让家臣顶罪。枉为人主。

若恃宠而骄,一意孤行,陷主公于万劫不复,亦枉为人臣。

君有君道,臣有臣节。

蓟王设宴,与群臣共饮。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上元夫人,如约而至。然蓟王侧妃何氏,却并未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