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页

“窦太皇。”略作思量,刘备遂言道:“若密诏出自窦太皇,乃欲诛何董二戚。董卓、袁绍等人,皆出身大将军幕府,岂会背主反戈,徒留骂名。”

“主公明见。”贾诩言道:“然今时不同往日。大将军兵败枭首,主臣之义已就此断绝。董卓、袁绍等,与车骑将军何苗,并无隶属,亦非府臣。故无背主之说。”

刘备轻轻颔首:“确是如此。”

话说。史上,何苗素不与兄何进同心,何进被杀,部将吴匡疑苗与宦官通谋,攻杀苗于朱雀阙下。后更惨遭董卓开棺戮尸。足见彼此利害关系,早已势同水火。

田丰言道:“与其苦思无解。不如主公去信袁公路,询问衣带诏之事。料想,袁术必不敢隐瞒。”

“不可。”贾诩急忙阻止:“凡受密诏,最忌外泄。若主公去信询问,董卓等知事不可为,必暗中销毁密诏,矢口否认。何人指使,再无迹可寻。”

田丰欲证其事。而贾诩却想找出背后主谋。

第100章 三马同槽

“‘衣带诏’当与我主无关。”贾诩为众人解忧:“所出,无非有三。若诏出何太后,必为除董氏,以报大将军之仇。若诏出窦太皇,必为除何董二戚,以正朝纲。若出董太皇,必为除何氏外戚,一门独大。少帝尚未元服,当无此念。主公可安心。”

言下之意,多半是二戚相争。

“朝政日非,朝不夕保。宜当谨慎行事,不可作壁上观。”刘备叮嘱道。

“臣等,遵命。”主公之意,贾诩等人,皆足智,焉能不知。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又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有人,窃以为:若“坐山观虎斗”,对蓟王而言,利大于弊;然于朝而言,却弊大于利。

然蓟王君臣,却将蓟国与大汉视为一体。家国同构,便是此意。列候称“家”。时下,“家国同构”与“家国天下”大同小异。所言,即是“郡国并行,列候次减”的大汉封建体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得不说。参考两汉对诸侯王的打压。蓟王能不计前嫌,高瞻远瞩,堪称一代明主。

贾诩、荀攸,代主掌尚书台。尚书令曹节,非大事不亲临。刘备却命二人,凡涉二千石官,皆需通禀曹节。以示尊重。蓟王行事,有礼有节。单此事,便可见一般。

太皇并少帝,迁居瑶光殿。南北二宫,亦在加紧修缮。禁卫、宫人,多已齐备。掖庭令毕岚,并钩盾令宋典来报,正腊前后,便可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