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慎言。”王傅言道:“君前臣名,不可徇私。”
张飞遂持芴而跽:“主公乃汉室宗亲,天家血嗣。宜当,继光武而三兴。上应天命,下从众望。”
四弟太史慈,五弟黄叙,亦先后进言。
二位国相,虽未置一语。然表情已说明一切。刘备四友,自幼相伴。心中所思所想,何必多言。
话说,叔侄二人,倒行逆施。惹天下不齿,海内唾弃。如何还能为,天下表率。
蓟王不置可否,又看万石国老。
“郑公以为如何?”
第010章 时机未至
“回禀主公,老臣窃以为,时机未至也。”郑玄持芴奏对。
蓟王亦不置可否:“公且言之。”
“喏。”待殿中群臣噤声,郑玄这才娓娓道来:“先帝崩于沙丘,诏命‘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故主公立合肥侯为帝。阿阁兵乱,宗室死伤。时(窦)太后废之。主公又立史侯为帝。史侯水淹南阳,百万流离。为贼臣董卓所废。时主公上表,奉献如旧。今,天子无过,何言轻废。”
儒宗所言,乃是礼法的承续。论证董侯的天子身份乃其一。毕竟虽是董卓所立,然却秉承法度,仪轨如旧。且蓟王上表奉献,亦认可天子之位。凉州武臣起兵,号为“清君侧”,明为大将军董重发起,为诛王吕、吕布二人。实则乃前后二废帝,欲逼天子禅位,图谋复辟。且与史侯急于亲政迥异。董侯年少,远未及元服。朝政先为董卓,后为王允总领。故为政得失,皆与天子无关。董卓乱政而亡,人亡政息。王允拨乱反正,人存政举。然即便如此,亦未能平衡各方。乃至西凉武臣,人心惶惶;八关守卫,军心不稳。皆是王允,治政之失。
俗语曰,“冤有头,债有主”。董卓、王允之失,与天子何干?
蓟王又问恩师:“卢公,以为如何?”
卢少保,持芴奏对:“昔‘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故霍光废之’。如上庠令所言,天子年幼,尚未元服。朝政得失,非天子之过。”
关键一点,天子未亲政。此时,还是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