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4页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又曰:“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

此乃吏治之重,治国之本也。

不愧是儒宗。

民贵,非指“一民贵”,而指“众民贵”。众民,便是黎民百姓。言指整个封建底层建筑。

君轻,非指“一君轻”,而指“人君轻”。人君,便是黎庶之主。言指整个封建上层建筑。

连接“民贵”与“君轻”,维系整个封建体制,有序运转,便是『百官承式』。

故儒宗言,吏治为本。

报亭张贴,观者如云。众说纷纭,各有体会。

然儒宗言中所指,封建等级,毋庸置疑。与之相匹配,尊卑秩序,显而易见。

若有黎庶自比人君,则低贱。若有人臣自比君王,则位卑。正因一人一家,非众(贵)也。

一门之利,孤悬于众门之外;一家之言,孤立与家国之侧,则轻且贱。

若有狂徒,胆敢自拍胸脯。妄言我比君贵。何其贱也。人人得而诛之。

蓟国《二十等爵》,士农工商,国之石民皆有进身之阶。岂能认人诋毁,动摇根基。比起后世皇朝,惟钱论贵贱,惟权衡尊卑。交易权钱,合污同流。

蓟国爵制,何其明也。

一言蔽之。封建时代,剩余价值如何分配,阶级差异如何衡量。出路有二。以汉末为始,蓟国奔向帝国,关东渐趋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