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就地划为大汉一州。置州牧向化。
三种举措,皆有利弊。
见蓟王举棋不定。上元柔声进言:“夫君,何不迁岭南都护已牧之。”如此,既不用新增,又可令岭南都护府,名副其实。与西域都护府、东瀛都护府比肩。一举两得。
“顿逊海渠未通。辗转万里,恐难两顾。”岭南都护府,若由南醴港,迁至身毒,需绕行顿逊海崎。且岭南百越至徼外蛮夷,人心未附。若迁都护府,鞭长莫及,恐生事端。
“闻哀牢有水路,可通大秦婆罗门国。何不遣人一探。”上元言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航道,蓟王亦从山南诸国处,有所耳闻。
蜀身毒道,水陆交替,尚不为蓟人所知。然后世《魏略·西戎传》有载:“‘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七郡外夷比(邻),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故永昌出异物。前世但论有水道,不知有陆道。”
所谓“大秦道”,便是蜀身毒道,其中永昌通大秦婆罗门国一段。乃顺下丽水,出海口,再入大江。抵达圣河城。
唐人贾耽亦书载,由羊苴咩城(大理)至永昌,渡怒江达诸葛亮城(腾冲),至丽水城(缅甸密支那),西渡丽水、龙泉水至安西城(缅甸盂拱),再西渡弥诺江(钦敦江),至大秦婆罗门国。此道水陆交替,与大秦道,路径相仿。据此可知,确有其事。
时下,据说。丽水航道,可由丽水出海口三角洲,直通永昌哀牢县。而无需中途上岸,辗转水陆。
而丽水出海口三角洲,便在殑伽港,海岸下缘。东行半日可达。
若果有此航道,直通哀牢。何须迁岭南都护府入身毒。只需在哀牢建新港,续接蜀身毒道,再遣岭南都护府将兵长史,分兵驻守,足矣。
奈何时下丽水下游,为骠国所据。水道受阻,通行不畅。若要疏通航道,蓟王需先降服骠国。
骠国,唐玄奘称之为“室利差呾罗国”,在“(三摩呾咤国)东北大海滨山谷中”。新、旧《唐书》谓其有二百九十八部落、九城镇、十八属国。贞元十八年(802年),其王遣太子舒难陀,率乐队、舞姬,沿蜀身毒道赴长安献乐。白居易有《骠国乐》纪其事。
而丽水出海口三角洲,时下另有“狼牙修国”。唐玄奘称之为“迦摩浪迦国”,位于“次东南大海隅”。与顿逊五国毗邻。
殑伽港之东,沿海诸国,唐玄奘称之为“声闻六国”。并言“凡此六国,山川道阻,不入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