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8页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福祸相依,兼有损益。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此便是,儒家思维。一言蔽之,事物两面,皆需虑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言语之间,破绽百出。何必群起来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家衰亡,多因不能自圆。唯滴水不漏,天衣无缝。方能,无懈可击。

儒家一统天下,遂成大势所趋。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然熊掌为何?

答曰:取义。

若能两全,自是上上之选。奈何往往,天不遂人愿。此时,如何择选,便是考验。

蓟王行事,时代典范。

“苟富贵,无相忘”,刘备四友,楼桑宗亲,皆随蓟王而显贵。正因“不忘贫贱之交”,故三季女科,入闱名门贵女数百。无人指摘。蓟王家门,绝无“攀龙附凤”,“嫌贫爱富”之嫌。

蓟王弱冠之年,娶长姐为妻。“不下糟糠之妻”,故再纳蔡氏姐妹,亦无人言蓟王,“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甘后携麟子南下。蓟王星夜驰援。东院井栏,母子保全。智深如许子远,方明辨蓟王忠奸。从此,洗心革面,侍奉君前。南橘北枳,遂成佳话一段。

一言蔽之,大义为先。杀母夺子,罔顾人伦。即便明知,何后有害,蓟王亦欣然纳之。全人伦大义。

才有天下英杰,纷至沓来。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