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1页

蓟王不可徵辟天下,然大将军可行。故天下英才,若因故不能北投。则以辅汉大将军幕府辟之。凡敕令所至,无有不从。同僚亦多艳羡。十里相送,依依惜别。只求,蓟王当面,代为美言。

所谓乡党,便是如此而来。只需确有实才,蓟王亦乐见其成。

尤其河北五州,凡有良才,自州牧以降,必上疏举荐。蓟王来者不拒,皆收入门下历练。假以时日,择优出仕,牧守一方。

类比乡党。门下称属吏。又称,门生故吏。

蓟王门下,非同小可。出仕地方,足可震慑。尤其四方都护,远离腹地。谓之“镇守”是也。

第080章 星火燎原

从无到有,乃至深入人心。蓟国新政,皆需时日。谓“星火燎原”,“厚积薄发”,是也。

河北五州,渐与蓟国趋同。四方五部都护府,并海外洲土,亦先入为主。蓟王行事,一贯先易后难。如今只剩,关东、江东、巴蜀,叔侄三人,割据之地。“旧势力”裹挟皇权,苟延残喘,负隅顽抗。奈何,如海内所知,蓟王三兴,已不可逆。叔侄三人,及背后势力,如何结局。为时不远。

众皆拭目以待。

窃以为。杀人易,而蓟王不欲。

先前,蓟王班师。牙门八将,分路扬镳。命张辽、马超,重走昆仑道。与偏将军麴义,并入赐支都护府。稍后领兵重走,羌人东进之路。宣威羌氐牢城。入驻大震关。

结好,八种西羌,四氏云霞。而后,顺下阴平。入护氐校尉部,与其父马腾相见。彼时,蓟王于阴平设护氐校尉,又修缮西峡道。便有取汉中巴蜀之意。

护氐校尉,所治阴平。有“左担道”,可通巴蜀。因蜀山自绵谷至葭萌间,路径险峻、狭窄难行。南行之人,左肩挑担,中途无从换肩,“不得度右肩也”,故称左担道。便是后世所谓“阴平道”。

自马腾就任。沿途架悬索,辟栈道。拓左担道,可通车马。经江油、过涪县,入绵竹。马腾为护氐校尉,十三氐道,除徙牢城氐人,余下各部,悉归其所治。筑路穿渠,连通各处氐人,亦是分内之职。益州牧刘焉无可指摘,唯有听之任之。且只需固守涪县之涪水关,巴蜀自固若金汤。唯恐一关难敌,稍后,刘焉又于绵竹鹿头山,增筑“鹿头关”,取号“绵竹关”。后有诗曰:“江锁双龙台,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足证其险。

双关夹峙,已备蓟王南下。乱世割据之心,昭然若揭。

且自左担道,拓为通衢大道。车马不绝,商旅往来。阴平因而兴盛。刘焉双关锁固,进出关税,获利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