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陈公台虽不知,端午刺曹,乃出史侯所谋。然却已料定,汉中史侯,并曹孟德,必如此这般行事。然唯恐荀彧、程昱力谏,故遣别驾麋竺北上,说司徒伏完,献矫诏之计。乃至于,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董重,裹挟天子,矫诏诛曹。双方,你死我亡,势同水火。曹孟德,如何能与董氏,握手言和。
此,亦是吕布不解之处。
若曹孟德,果如陈公台所料。与史侯暗中苟且,先杀董氏满门,作势欲废董侯。再反弑史侯,并吞汉中十万大军。稍后,行嫁祸安国,再立董侯。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便宜占尽。
待吞并汉中,曹孟德兵锋所指,关东再无人能敌。徐州必首当其冲,被曹孟德围攻。陈公台此谋,看似利人损己。吕布,焉不见疑。
陈公台遂告知以心腹之言:“时陈元龙,放曹孟德归。荀彧言,乃因大义。亦如蓟王‘信大义于天下’,遂为世人所敬。然,如曹自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将军以为,曹孟德,大义之人乎?”
“乱世枭雄,何言大义。”吕布言道。
“然也。”陈公台,一语破天机:“若曹孟德,假大义之名,却阴行苟且之事:先诛董氏,再弑史侯。天下虽不明,然蓟王焉不明乎?”
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吕布这才醒悟。正如水淹下邳,盖海舰队搁浅河道。彼时,见曹孟德命兵卒,解兵救济城下灾民。陈元龙出于大义,不忍火攻。放任泗水自流,盖海解困而去。曹孟德,这才大难不死,逃得性命。
彼时。陈公台,便顿足捶胸,仰天长叹:孟高无智,元龙不明。
张超中曹,虚虚实实之计。陈登被曹,道貌岸然所欺。满腔心血,付之东流。于是陈公台,痛定思痛,再设奇谋。便为揭曹孟德伪善之皮。露其枭雄之相。
于是乎,再设奇谋。携天下,冷眼旁观。坐视曹孟德,于危机之中,左右逢源,最大得利。
只需,曹孟德如此行事,必被蓟王所恶。大汉明王,传檄天下。群雄并起,甄都旦夕可破。
陈公台足智多谋。越挫越勇,奇计迭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如此接二连三,曹孟德疲于奔命。如何能敌。
吕布目视陈宫,心中万千感慨。
诱饵早已下好。且看曹孟德,是否愿者上钩。
论知曹孟德至深。无人可出,陈公台之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