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2页

董承追悔莫及:“莫非,乃曹孟德所为。”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曹孟德料事于先。将董女掉包暗害。若董女夭折,董太皇赐婚蓟王,便无疾而终。董氏一门,骤失倚仗。要杀要剐,又与蓟王何干。

“非也。”董侯一语中的:“食母,既是洛阳所庸。时,曹孟德与二袁,共奉《衣带诏》,不在京中。如何阴伏细作。”

“陛下,所言是也。”董重这便醒悟:“食母非出曹孟德细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董承心中一动,不由冷汗淋漓:“臣,虑一人。”

“何人?”董侯附身相问。

“汉中史侯。”董承,切齿言道。

“史道人。”董侯,焉能不知。

“正是。”董承言及京中旧事:“史门弟子,多出鸡鸣狗盗。或为奴仆,或为女红。窦太后所居永安宫,便伏有史门弟子。突然发难,险害太皇性命。”

董侯所思更深:“安集将军之意,端午刺客,与史门相干。”

“这……”董承,醍醐灌顶,五体投地:“陛下,明见。”

第141章 唐周之乱

细思极恐。若端午刺客,乃出史门弟子。而救董女并食母,出诏狱之人,乃史夫人本尊。端午刺曹,必出史侯授意。

前因后果,董承已融会贯通:“若小女食母,亦出史门弟子。必将家中隐秘,说于史夫人。史侯因而先知。故假端午刺客,嫁祸于我……”

“安集将军,所言是也。”董侯亦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