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队形是:每个旅的第一团横队展开,第二团则保持密集的连纵队。
第二团的第一营在右,位于第一团第一营的后方。
第二团的第二营在左,位于第一团第二营的后方。
炮兵置于前面两个营之间的间隙中,在两翼也布置有若干炮兵。
每个师又单独留下一个团的兵力作为预备队,置于后部百米处待命。
每个旅的后面,皆布置一个骑兵团或至少一支骑兵营,来对付敌人的骑兵。
在敌人溃败之时,这些骑兵也担负着穿过间隙实施追击的任务。
采用这种战斗序列,明军既能展开火力,以最大程度痛击敌人,又可以保持密集纵队应付敌之突击。
因此,联军不敢贸然派出骑兵骚扰拦截,面对如此阵列,他们根本无从下口!
对面的联军并未什么也没做,五颜六色的兵马急急而动,进入防御状态。
十八世纪的欧洲各国军队,几乎每个军团都拥有着自己的军服式样及颜色,短裤和绑腿同样也是各种颜色。
比如,法国军队的士兵穿着深红色上装,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团穿着蓝色上装,意大利团是棕色……
当然,为了在战斗中方便区分敌我,各国在装饰上采用各种识别标记。
有的使用树叶(神圣罗马帝国及汉诺威就是采用橡树叶),有的使用一段染上颜色的羽毛别在帽子的饰带上,作为国家识别标志。
比如法国的军队是白色,因有国家跟风使用白色饰带,后来又改成了黑色。
至于军官们,更是花样百出,军装和颜色很随意,比如英国英军采用的是高领样式,又以金色或银色的束带围绕着袖口或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