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9页

“你这话题转移的可真是生硬啊。”

郭淡接过契约来,还是忍不住讽刺了徐姑姑一句,又问道:“关于与柳家得合作,我记得我安排过要随时去抽查?”

朱尧媖立刻道:“在这两年来,我们已经派人去抽查过五十三次,涉及到二十八个县城,且误差都在契约规定得范围内。”

徐姑姑笑道:“谁敢在你头上耍小聪明。”

郭淡笑呵呵道:“可就怕人将计就计,我的威信可以当做武器使用,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凡事还得照规矩办事,这才是最令人放心得。”

寇涴纱问道:“夫君,我们在这一笔买卖中又能够赚取多少?”

承包军饷之前并非是在郭淡的计划中,单就买卖而言,她还是有些疑虑,毕竟从军饷中谋利,无异于火中取栗。

郭淡却向朱尧媖问道:“芳尘,我让你查数据,查得怎么样?”

朱尧媖点点头道:“我都查过了。”

郭淡笑道:“那你就来做一个总结吧。”

“是。”

朱尧媖稍微有些忐忑,道:“我查过历来关于九镇军饷的变化,其实根据边境得田亩数来看,在未发生战事的情况下,是能够自产自足的,不需要从任何地方运送粮食过去,而运送一石粮食成本,需要五到七石。”

寇涴纱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何粮饷总是不足?”

朱尧媖道:“首先,是因为战争,如在嘉靖时期,北边鞑靼常年袭扰边境,导致大量百姓出逃,出现大量荒地,而在那期间边塞粮价上涨十倍,运送粮食过去,都比从当地购买粮食要划算。

其次,是因为钱币,在军屯制废弛之后,便出现了商屯,朝廷花银子从当地商人手中购买粮食,可是最终又由于朝廷也缺银子,朝廷最终又采取用盐引去换取银子,导致商屯变得无利可图,商人大规模离开边镇,九镇粮食产量骤减。

最后,由于军屯、商屯、民屯兴废往复,这又让朝中权贵有机可乘,如今再想改革,已难收实效。”

徐姑姑不禁赞许地瞧了眼朱尧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