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无量心中一亮,显得激动道:“师傅,你是说,用利来化解江湖恩怨,只要将江湖人士长期处于和睦的情况下,时间日久,众人远离了打打杀杀的日子,习以为常。即便日后为了利字而争斗,也不会大打出手。”
方丈欣然点点头。
“也许是个可行之策,可是师傅,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治标不治本,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寻常百姓尚且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打得头破血流。那些江湖人士,自持武功高强,目中无人,为利再起冲突是时间早晚的事!”
方丈一脸惆怅道:“海无量啊?看来你还是要坚持先前的想法,也罢。是我这寺庙留不下你。这些要命的江湖事,你为何不能躲得远远的啊!”
“对不起师傅?徒儿辜负了你的教诲”海无量愁苦道:“请问师傅,江湖险恶,有仇必报,你觉得弟子能活到真心忏悔罪孽的那一天吗?”
方丈身躯一怔,凝视着海无量,眼神里包含着沉痛,惋惜和苦涩:“希望有那一天吧。其实为师也是有私心,不希望你出事的。”
“谢谢,师傅。”海无量跪地,对着方丈深深一拜,热泪夺眶而出:“徒儿一定尽力活下来,然后再回到这里,踏踏实实念经,那也不去,侍奉你老人家。”
那一天海无量曲解事理,胡说一通,信口雌黄,有几分真实他也不知道,但他真的哭出来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灾情
南方灾情,暴雨如注,洪水泛滥,大批平民百姓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只能搭着帐篷露宿荒郊野外。百年的洪水,致使道路被淹,导致救灾物资运来不便,粮食紧缺。
一座府邸书房,比之灾区要宁静许多,但气氛也要沉闷很多。二皇子正襟危坐,凝视着几份文案,眉头一直皱着,上面密密麻麻详细写着灾情的情况和程度,受灾的人口,所需赈灾物资的详细数目,救灾的进展等。蓝幽静静一旁端茶递水,还帮忙整理者文案,做的细致,体贴。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妻子在照顾丈夫,而不是一个丫鬟在照顾少爷。
八位官员默不作声,脸色凝重,心思各异,耐心等着二皇子示意,略有些紧张,毕竟眼前的皇子,此次来的意义非比寻常,太子一直为立,二皇子又才能出众,皇帝这次又排他来公干。为什么不派大皇子,为什么两个都不派来?仅仅是二皇子的能力更能帮助灾区吗?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即便二皇子不来,即便这洪水再发的大点,他们这些当官的,也能应对。何苦一个堂堂二皇子,不远千里来受罪劳累呢。皇帝的意图,昭然若揭了。
而二皇子此行深入灾区,亲临抗灾第一线视察,指挥有效,措施得当,毫不在意身份去慰问民众,第一赢得民心,第二立了点功,回去正好顺势被封太子,而几十年之后,太子便是……一念及此,几为官员,脸上恭敬之色更重,都在想马匹要怎么拍。
良久之后,二皇子放下文案,一脸平静道:“诸位办事很有效,能力极高,如今救灾刻不容缓,人命关天,虽然灾情控制了,但也丝毫马虎不得,劳累诸位了。”
“哪里哪里,二皇子言重了,臣等食君之禄,理应为君分忧,为国为民,是臣等职责所在。”官员们说的大义凛然。二皇子听的满脸欣然,点头赞赏。
“其实此次灾情能迅速控制,其中二皇子指挥得当,果敢坚决,居功至伟,还有就是托皇上洪福。”一个官员大言不惭的歌功颂德,其他官员们跟风效仿,肆无忌惮赞扬着二皇子,更夹着一些不着边的话,阿谀奉承之态,溢于言表。听的一旁蓝幽都有了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