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殿下你不杀人,别人就来杀你。令兄比殿下大上十岁,当年在太原起事时,他还在河东府,未曾参与大谋。一年之后,他却硬被立为太子。”那个清淡的声音又道:“若在平常时期,正常的朝代更替,这倒没有什么问题,但值此天下群雄竞逐的时刻。秦王殿下在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关夺隘,杀敌取城,而他却留在西京坐享其成。纵使秦王殿下心无异念,但令兄仅以年长而居正位,如何可令天下人心服,他难道不怕重演李密杀翟让的历史吗?他一旦得势,便是秦王殿下没落之日。”
“难道为了天下万民。”那个清淡自然的声音问道:“两位大英雄还只顾忌自己区区清流般的名誉?而坐忍天下落入另一个炀帝之手?而无视天下再起大隋之前的百年大乱?”
“不敢。”李世民整容而答道:“若世民苦劝无果,必听仙子金玉之言,放弃个人的区区清名,为天下万民谋求福祉。”
“不知徐公子又意下如何呢?”那个清澈的声音问。
“以后的事谁知道啊?”徐子陵呵呵笑道:“我唯一可以保证的是,我会先为自己谋求一点福祉。”
“日后之事的确够晦涩难明,毕竟人力与天算相差太远。”那个清流般的声音笑道:“可是天象亦有人力推动的成分,一些徒劳之事如若没有人做,更是无法达到日后的大统。两位,请重归小女子刚才的问题,如若两位中,有可以为天下万民作主的一日,可是会如何?”
“世民愚钝。”李世民看了一眼徐子陵,发现他正作请的手势让自己发言,只好凝声道:“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隋室之有开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劳思政,每旦听朝,日夜忘倦。人间痛苦,无不亲自临问,且务行节俭,奖惩严明。只可惜还差了一着,出了个炀帝杨广,否则隋室将可千秋百世的传下去。世民不才,愿百效文帝之风,勤政爱民,不辞辛劳。”
“徐公子呢?”那个清淡自然的声音听了微微一顿,忽然又问道:“徐公子与秦王殿下的做法相近否?”
“不。”徐子陵笑嘻嘻地道:“我才不做什么文帝!像他那么辛苦我还做什么皇帝?我不如做一个田头富家翁更好过?最少做一个田头富家翁不用那么烦恼!也不会那么穷,听说这个文帝内衣破了也没新衣换,车子坏了也没新车坐,要我说,像他那样的皇帝,送我,我也不要当!”
“那么徐公子心目中的想法又是如何呢?”那个清淡如水的声音问。
“我要做。”徐子陵一本正经地道:“我也要做昏君!”
“什么?”这一下就连李世民听了也微微一惊,脱口而出道:“你要做昏君?”
“当然。”徐子陵哈哈大笑道:“做明君做清君那么累那么苦谁做啊?我要做,就做像那个杨广一样的昏君!”
“为什么?”李世民奇问道。
“因为舒服。”徐子陵呵呵笑道:“做昏君多好,天天不上朝,天天在后宫里玩,天天在身边围着一大群小美人,天天吃喝玩乐,那种日子想一想也会爽得乐开怀!”
“杨广昏庸,死于乱军之中。”那把清淡的声音轻笑道:“难道徐公子没有看见他的前车之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