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逆天劫[校对版] 冷殷秋 2868 字 2023-03-20

朱元璋听着吴天远的意思,普天之下只有吴天远的师父和父母值得吴天远尊敬,甚至连天地,这家伙也不放在眼里,他这个皇帝在吴天远的心中自然更是没有一点地位了。朱元璋最为讨厌的就是吴天远这种不将他这个皇帝和他所建立的朝庭放在眼内的人。本来他还因为吴天远是李越前的大哥,对吴天远有一丝好感,想将吴天远也召到朝庭里来。可随着吴天远的那几指和刚才的这几句话,吴天远在朱元璋的眼中已不再是拉拢对象,却成了要被铲除的敌手了。

朱元璋听到“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后,不禁又联想到下句“万恶淫为首”来。这使他想到自己在栖霞山上曾对柳含烟动了淫心,而吴天远此时似乎也在用这句来讥笑自己。一想到这时,朱元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可是自己的性命现在却捏在吴天远的手中,自己发火也没有什么用处,弄不好还会惹出别的什么祸事来,因此他只有两眼望着天,不言不语。

两人僵持了好一会。朱元璋知道总是这样下也不是个法子,这才叹了一口气,道:“你有什么事情想不明白的,你就尽管问吧!”朱元璋此刻只想赶紧将吴天远骗出去,然后再找侍卫和甲士来收拾他。

吴天远的脸上笑容依旧,双目之中却是寒光隐现:“既然陛下让草民发问,草民便却之不恭了。草民要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吴天远说到这里时双睛紧盯着朱元璋的双睛),就是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刚才在设想着吴天远会问他什么问题,也在肚子里拟好了各种答案,因此只要吴天远的问题正对得上,他便会随嘴将答案说出来。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吴天远竟然会问刘基是怎么死的,据他所知吴天远与刘基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吴天远就是问出了这样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问题来。仓促之下,他不及多想便答道:“刘伯温是病死的,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吴天远却摇了摇头,道:“据草民所知,并非如此。草民查过太医院的记录,说刘基死后,在他的腹内取出一块石头来。从这一点看来,刘伯温一定是中毒而死,而且所用的还是最为低劣的毒药。若是使毒的大行家,是不会用这样的毒药的。据草民所知,洪武八年刘伯温在京城生病之时,陛下曾派遣胡惟庸领着太医去为刘伯温诊治。可是他们去过后没多久,刘伯温便毒发身亡了。这难道是巧合吗?我看一点也不象,肯定是太医得了你的密旨,在看望刘伯温的时候,给他下了毒!”

说完吴天远双目中寒光四射,罩定了朱元璋,似乎要将朱元璋看穿了一般。朱元璋则显得十分慌乱。在刘伯温被毒死的这件事情上,他是问心有愧的。慌乱之中,他道:“不是朕干的,一定是胡惟庸干的。胡惟庸一直与刘基不合,肯定是他串通好了太医,给刘伯温下毒的。”

第一章 君民往事(三)

吴天远却不理睬他的辩解,自顾自地道:“陛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呢?这件事情还真让人觉着奇怪啊!刘伯温可以算得上对陛下最忠心的臣子了。在陛下打天下的过程中,他独挽乾坤,帮你定下了先灭陈友谅,再并张士诚,最后鼎定中原的计策。他可以算得上居功至伟,可是陛下分封功臣的时候,刘伯温也只不过被封了个诚意伯,岁禄更是只有区区的二百四十石而已。而当时被封为韩国公的李善长,岁禄却有四千石。这是因为刘伯温的功劳没有李善长大吗?还是因为刘伯温不是淮西人?”

“刘伯温不是淮西人,在这个充斥着淮西人的朝庭里自然是无法立足了。所以当刘伯温向陛下提出致仕还乡的时候,陛下一口便答应了下来。可是刘伯温这个人太聪明了,聪明到你对他一点也不放心,你不但把他的儿子留在京城做人质,还经常派人去刺探他。后来胡惟庸说刘伯温要在有王气的地方修建祖坟,吓得刘伯温赶紧又回到京城来向陛下申辩。而陛下呢?你却不给刘伯温任何机会,直接将他的傣禄给夺了,还限制他的自由,不准他离开京城。刘基也没办法,写了一首咏梅的诗呈给您:‘我家洗砚池边水,朵朵开来点墨痕。不要枝头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虽然诗写得不怎么样,可是用以表明自己的高风亮节还是足够的。嘿嘿!即使是这样,这样一位人杰最终还是逃不了被你毒死的下场。而他的大儿子在今年年初也被人整死了,不过这件事情倒是胡惟庸所为,与陛下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这样一个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在各位功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什么错也没犯,只因为不是淮西人,便被陛下弄得家破人亡。也的确令人心寒!”

朱元璋没有说话,可是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吴天远的话每一句话都象一支支利箭,直射入他心中最为隐秘的地方。而且他也的确是对不起刘伯温一家,他向来不愿提起这件事来,而这四年来也没有人敢在他的面前提起这件事情。没想到今天这个自己找上门来的吴天远竟然当着他的面将这件事情剖析得清清楚楚,令他感到十分难堪。

吴天远见朱元璋不说话,便冷笑一声,道:“草民再问陛下第二件事情,郭天叙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咬着牙,面色极其凶恶,哼了一声道:“郭天叙是因为陈野先叛变,才以身殉职的。”

吴天远的脸上带着嘲弄的笑容道:“真的是这样吗?怎么草民看着不象呢?”